【編者按】:王志綱工作室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戰略中心總經理任國剛結合工作室去年在金融領域的創新與探索, 在本次年會中為大家帶來了題為《草根財閥——金融創新與跨界融合》的精彩發言。小編特精輯談話,與大家分享。
【任國剛】: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金融創新與跨界融合,主題叫“草根財閥”。
大家一聽這個名字可能會覺得很有意思。王志綱工作室原來不是做策劃的嗎,或者叫做咨詢的嗎?怎么也突然開始玩金融了?其實王志綱工作室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團隊,這個團隊有什么特點呢?當一個行業被打破壟斷,市場開始主導的時候,就有大量的民營經濟開始關注和進入這個領域,而這個時候,都會不約而同的找到王志綱工作室。
一、【新時代】金融十年即將到來!
我們2013年進入金融領域,也是因為一批民營經濟想進入這個領域,我們也沒做過金融策劃,憑什么能做好呢?跳出金融做金融,憑借快速的跨界與融合能力,我們反而能做的比業內老手好,擁有一套獨特的方法論,這就是王志綱工作室最核心的優勢。
2014年是王志綱工作室創建的二十周年。二十年來,我們曾經孵化過一批首富,無論是女首富還是男首富,還是曾經碧桂園等等,包括很多省市排名前面的地產商,都曾經是我們的客戶。這批人有一個共同點,大家也許都看到了,他們基本上都集中在地產領域。
可以說,上個十年是地產高歌猛進的十年。下個十年是不是還在地產界呢?不,下個十年一定是“金融的十年”!
為什么說金融領域有巨大機會呢?你可以看到,在中國新一輪深化改革布局中,下一輪改革主要在什么地方,就是金融改革,財稅改革,城鎮化,最重要的是金融改革。金融改革主要的導向是市場化,而市場化又體現在以下三個地方。
第一個,金融向對外、對內開放。目前在中國炒得最熱的就是自貿區。自貿區解決的核心就是資本的對外開放。那么對內開放就是鼓勵大量的民營經濟進入金融領域,尤其是進入到傳統的金融領域,但由于傳統的國有銀行占據資源太大了,可能還需要一個周期。
第二個,金融要素的市場化定價。最典型的標志是銀行的利率市場化。
第三個,金融業主體開始由政府轉化為市場。以后金融的很多資源,不是說像過去一樣靠壟斷,而是靠市場化來推動。這三個因素的核心就是市場化主導,也是十八大的“金融資源配置起到主導作用”的會議精神。
那么在中央的政策指導下,中國大批的“土豪們”將迎來并參與投資金融行業的超級機會。所以有人說,如果你現在有錢,投什么,投金融。
二、【新格局】“一分為二”和“三足鼎立”
那么,中國金融經濟是什么樣的格局呢? 我把它概括為“一分為二”和“三足鼎立”。
第一個, 什么叫“一分為二”呢?
按金融的概念來說,全社會融資分成兩種方式,一種叫間接融資,一種叫直接融資。那什么叫“間接融資”呢?間接融資實際上就是說,我們要拿錢,到哪兒去拿呢,我們得到銀行去借,實際上本質上是“信貸金融”,或者叫“銀行金融”,就是我們今天傳統的幾大銀行,工行農行中行交行等等。那么還有一條線叫“直接融資”,中國的直接融資最早是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開始的,也就是我們說的在股票證券市場上融資,這就是說打開了中國直接融資的渠道,也叫做“資本金融”。伴隨著社會發展,中國資本的融資主要是得益于兩個環節,那么第一個環節,我剛才說了,就是上市,就是證券公司投資銀行拉開了中國資本金融時代,第二個環節是2007年銀監會對信托松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信托融資獲得了超常規發展。
第二個,資本金融領域將會呈現出“三足鼎立”的格局。
王志綱老師曾經說過“中國就像一條翻滾的巨龍,龍頭在信息時代,龍身在工業時代,龍尾卻深深的扎根在農業時代”,中國的金融恰恰也呈現出這樣的特點。
先說“龍頭”,我稱之為新銳金融。如果說2012年炒得最火的是馬云的電商對零售業的沖擊,那么說2013年,在中國炒得最火的是馬云對銀行的沖擊。今年王健林不和馬云打官司了,為什么?因為將來馬云也開始向傳統的零售業滲透了,萬達也開始玩電商了,最后倆走到一起。將來金融也是這樣,互聯網的人去開始玩金融,金融的人最后也得互聯網化,最后一定會走到一起的。兩個路徑不一樣,基礎不一樣,走的方向不一樣,但最后產生的結果一定是一樣的。
第二個“龍身”,我把它叫貴族金融。貴族金融是什么呢?貴族金融基本上就是大資產管理公司,就是中國金融市場尚未完全開放的背景下,它主要經過嚴格審批和絕對壟斷的國有機構控制,比如信托、保險、證券、銀行,他們是金融里的權貴,民營機構最多在私募基金和財富管理渠道上,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第三個“龍尾”,我把它叫土豪金融。土豪金融主要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金融,那么這個中國做的最發達的地方在溫州。既然所有的金融工具、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乃至于金融體系,主要是為滿足實體經濟活動的需要而產生發展的。那為什么中國的中小企業貸款難呢?
根源是兩個,一個是由于中國的金融模式走的是英美主導型的股票資本主義模式。美國的金融業與產業是完全分離的,因為美國的資本化已經高度發達,他的制造業比例已經越來越低,服務業比例越來越高,那么這時候他需要把金融和實業完全分離了。可是中國的經濟恰恰沒有高度資本主義化,即便是在證券市場的公司,它的信息透明度、操作規范性都存在巨大的問題,那更不要說沒有上市的那些中小企業。所以傳統金融難以落實到基層的根本原因,不是說金融機構不想服務,而是信息不對稱。
三、【新模式】“產融結合”的新探索
金融的本質有很多說法,我認同金融業其實就是信息業的說法。它實際上做的所有的都是信息差,其核心就是收集、整理、分配、使用各種信息,實現信貸發放和信貸風險的控制。
全球金融存在兩種模式,我剛才講了一種英美主導型的股票資本主義模式,這種模式金融業與產業完全分離的。還有一種模式,日本人把它叫公社資本主義模式,主要存在于日本和德國,它走的是制造業和金融業緊密結合的道路,也是金融業與產業融合的主導模式。其典型的特征就是企業把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集中融合,形成以家族或投資控股公司為中心,成為一個資本控制為核心金融財團,我稱之為“財閥”。像日本的三井、三菱;像韓國的三星、現代、大宇;像灣的東升、長榮;像香港的長江實業等都具有這種特征。
我們認為,其實像中國這樣的一個依然以制造業為主導的金融服務,應該走的是日本德國的這個公社資本主義模式,而不應該走美國高度發達的模式。前幾天看一些文章也在講,因為中國實際上中國這一輪的改革開放,三十年下來,基本上所有的精英都來源于美國,所以整個的改革,基本上沿用了美國為主導的金融模式和思想,而不是日本和德國的模式。
走金融業與產業融合之路,我想這可能是金融創新的一個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道路。那么,這種“產融結合”的新模式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我們認為,以市場化配置資源為主導;以組建推動城市發展的股權私募基金為手段;以建設城市重大項目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以培育本地不同行業的領軍企業為核心;以創新本地金融改革,實現新型城鎮化為模式的一種新型金融方式。
另外,土豪企業向財閥企業關鍵的跨越要通過“跨界整合”來實現。
城市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個悖論。每個城市往往都有一批土豪企業家,它同樣有一系列龍頭項目,但是政府“重女婿不重兒子”,招商引資瞄準的是那些外來的大企業,但近幾年來看,這種方式帶來了很多問題。一方面,大企業往往自視甚高,中小城市很難請得動;另一方面,本土的土豪往往有建設家鄉的熱情,卻苦于沒有機會。
我剛從說從土豪到財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獲得政府的支持,以投資政府重點支持和鼓勵的項目為主導。那能力或者資金不夠怎么辦?我們提出了一種新模式,以私募股權為金融手段,聚合本土民間資本,聚合全球智力資源。大家記住,是資本和智力的兩個聚合,也就是說,我們本土的龍頭企業,通過聚合你當地企業家的錢,然后再聚合外腦機構,比如像王志綱工作室這樣的民間智庫來共同推動城市建設、產業調整、民企轉型。有了資本和智力的保駕護航,成為投資控股型的領軍企業,成為財閥企業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就是我們2013年的探索,很高興與大家分享,謝謝!
(圖文/運營部;錄音整理:隋京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