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改革的列車駛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今天的中國又將進入一個大變革時代。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于下月召開,所有人都在翹首以待新的改革措施出臺。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上臺以后,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安排和準備,接下來還會出臺什么改革措施?未來的經濟和社會又將發生什么大的變化?法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有何經驗可以借鑒?
作為戰略思想庫,工作室是社會的預警機、是經濟的氣象臺。我們在市場經濟的大潮里,已經感受到了很多時代的沸騰點。值此中國大變革前夕,王志綱特意在國慶期間率團前往法國考察。2013年10月10日下午,王志綱訪法歸來后,第一時間召集王門弟子在北京星河灣舉行了一場主題沙龍,就法國考察見聞感想、金融轉型與社會變革等話題進行了分享與交流。沙龍由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吳鵬主持,王志綱老師、北京戰略中心總經理任國剛,以及北京戰略中心全體員工出席。
工作室將此次沙龍內容整理成文,以饗讀者。本次主題沙龍的側記前兩篇《法國歸來話中國》、《泛時代的新革命》已經發布,這是沙龍側記第三篇:《金融轉型與社會變革》。
一、金融大變革:博弈帶來創新和變革
“金融轉型與社會變革”是當天沙龍的第二個主要話題,王老師在聊完“法國考察見聞感想”之后,沙龍主持人吳鵬將沙龍轉入新的話題。
“今天的中國不再是資本匱乏的時代。外匯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民間存款就超過100萬億,直接融資超過10多萬億,接近了銀行信貸融資的規模。從2012年證監會一系列金融改革新政推出后,尤其是鼓勵民營資本投資入股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的政策,剎那間金融成為全國投資與熱議的關鍵詞。有人夸張地說,現在碰上10個老板,有8個都在說搞投資、基金或銀行的”。
作為走在中國最前沿的戰略思想庫,自然是“春江水暖鴨先知”。今年開始,有多家公司委托北京戰略中心策劃進入直接融資行業的企業戰略。這里面有的是從事了10多年的私募或風投基金行業的企業,也有剛剛從傳統行業進入金融行業的企業。他們在主營業務的方向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希望進行金融創新,需要我們提供一種新的金融解決之道。王志綱工作室是一個市場型的戰略咨詢機構,一下子這么多企業來委托我們策劃金融的創新之道,說明金融的市場化機會已經到來。在這個時代節點,王志綱老師討論“金融轉型與社會變革”的話題,為工作室下一步發展方向探路。
對于中國的金融熱,北京戰略中心任總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根本性的原因。第一是國家金融宏觀政策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個變化的核心就是開放。這個開放不僅體現在金融機構內部,更多地是國家真正開始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到金融行業,鼓勵投資成立農商行、社區銀行、村鎮銀行,例如,經過審批后,5000萬就可以注冊成立一個農商行。也就是說我國金融行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將會帶來金融業的重新洗牌。如果說上一輪中國的首富主要集中在房地產行業,那么,下一個十年他們可能主要集中在泛金融行業,在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融為一體的財閥性企業。第二,金融業的運作模式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全世界的金融業的運作模式基本是回歸傳統銀行,其標志就是全球五大投行同時消亡,全部回歸傳統商業銀行。但是,中國直接融資的運作水平還非常低,迫切需要提高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和投資管理的能力,在相對嚴格監管的條件下,大力發展投資銀行的業務,甚至混業經營的運作模式。對于許多民營企業,可以在一個局部區域,通過發展多項金融業務,收購農商行,成立私募基金、財富管理公司、小額貸款、抵押擔保和實業投資公司,打造金融控股小帝國,以體制和機制的優勢搶占金融市場這塊大蛋糕。第三,互聯網金融使得行業格局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馬云這個攪局者正在成為領導者,互聯網對金融的沖擊不是技術性的,而是理念性的,思維方式性的,革命性的。不是簡單的給金融插上互聯網的翅膀,而是要從靈魂深處互聯網化,包括管理體制、運作機制、團隊結構,最關鍵的還是思維方式。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余額寶迅速就形成500多億的吸儲規模,淘寶基金店馬上可以吸引十幾家基金公司上百個理財基金產品上市,其與投資者之間的溝通和連接是無縫的,超低成本的,因為傳統基金銷售體系,每個環節層層加碼1-3%,造成直接融資的成本居高不下。在銀行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直接融資串聯式的加價模式必須改變。再比如說,信托主要委托銀行和第三方理財代理銷售,現在要建立自己的直銷隊伍,這對信托行業來說不太現實。依托互聯網銷售信托產品是必然的選擇。民生銀行也已和阿里巴巴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阿里巴巴將其信息數據與民生銀行共享,阿里巴巴做銀行遇到的問題,可以由民生銀行來幫它解決。
中國金融業正在進行著一場改革者和既得利益者、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的生死博弈,這種博弈恰恰是推動中國金融業創新、變革的核心動力。
二、從銀行金融時代走向資本金融時代
中國的金融業發展滯后于西方發達國家。中國金融業的發展,依然還要走一遍他們曾經走過的路,那怕被證明是錯誤的。關鍵是我們要借鑒他們的經驗,規避或減少失誤。
第一,走進資本金融時代。縱觀中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財政金融、信貸金融和資本金融三個階段。財政金融階段,全部金融大權由財政部掌控,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信貸金融階段,主要金融大權在人民銀行,是市場經濟初期的產物;資本金融階段,金融大權多元化,財政部、人民銀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分權,是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產物。資本金融時代直接融資成為重要的渠道,銀行、信托、保險、證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提供不同的金融產品。中國正在走向資本金融時代。2013年,直接融資的規模已經達到51.2%。
第二,直接融資機構的崛起。2007年開始實施的《合伙企業法》,是推動私募基金機構發展的制度性法律文件。之前的企業社會融資很容易變為非法集資。合伙企業法的推出,迅速推動了我國私募基金的發展。同樣,2007年銀監會頒布的新“兩規”,為信托機構松綁,為2008年信托行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到2013年,中國信托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0萬億,超過保險業成為第二大金融資金來源。造成這個的原因一是國家對房地產信貸政策,迫使政府公共融資平臺和房地產企業把信托作為直接融資的最重要渠道,信托資金80%的資金最終都進入了房地產;另一是信托牌照的壟斷性。
第三,銀行吸納存款的規模正在下降。由于各種理財產品較高回報的影響,銀行在大城市的吸儲能力正在下降,小城市、縣城和農村成為吸儲的主要戰場。由于縣城居民和農民投資意識相對淡薄,投資渠道十分缺乏,銀行儲蓄依然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地方銀行吸儲能力反而較強,導致未來很多銀行都將渠道下沉。
三、產業資本化就像星星之火
在資本金融時代還有一支力量,那就是蟄伏在實體經濟的企業,他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走產業資本化的道路來搶占金融市場。他們正在探索金融與產業結合的新金融模式。推動這種模式的內在核心力量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從傳統產業走向金融領域。由于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調整,許多從事傳統行業的企業,受制于原材料、勞動力等綜合成本上升,實業收益率持續下降,利潤越來越薄,自身經營能力有限,失去繼續投資實業的信心,把資本運作或金融行業作為自己新的發展方向。最近,在廣東有一門“資本兵法”講座,讓很多民營老板都上了癮。這一大批人,就是想從實業運營走向資本運作,或把自己企業上市,或把自己的資金投入到資本金融行業,私募基金是一個重要的方式。
第二,中國新一輪并購浪潮即將到來。在做產業的紛紛放棄主業,并把自己的錢拿出來做投資時,正醞釀著中國新一輪企業并購浪潮。與21世紀初“國退民進”的政府主導并購浪潮不同,這次是以市場為主導的,并以產業價值鏈和產業協同鏈彼此關聯性形成整體性競爭能力為目的。除了民營企業退出自己行業的原因之外,還有IPO暫停和證監會并購政策出臺的推動。2013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已經投入5000多億在不斷的收購,收購的主要領域為金融、房地產、能源和礦產資源和互聯網。
美國歷史上大概有過五次購并周期。每次購并浪潮,都會帶來行業的產業集聚度的增加,產業規模的增加。這次,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民營大購并,現在才剛剛開始,中國未來3-5年內會迎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購并浪潮。購并浪潮完成以后,由于過產業鏈的整合,有可能真正實現提質增效,可以產生新的利潤空間。
在資本金融時代,關鍵就是怎么在金融資本和實體企業之間架起一個有效的需求橋梁。許多人把國人的儲蓄規模簡單地理解為資本金融可以發展的規模,其實這里面有個誤區,這只能叫潛在可能。真正是沒有實體企業的資金需求,就沒有資本金融的市場發展。
鏈接:
《法國歸來話中國——王志綱工作室星河沙龍側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