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背景
當今世界國家與國家的競爭、城市與城市的競爭是“軟實力”的競爭,“軟實力”是一種影響力,從根本上說是一種文化力的競爭。從美國全球生活方式和價值觀輸送到英國的創意文化產業發展,再到日韓的“文化立國”,無論是超級大國,還是彈丸小國都掀起了文化戰略旋風;從“七彩云南”到“好客山東”,再到“老家河南”,我國省域形象戰略競爭進入白熱化。那么,在新一輪的國家營銷、新型城鎮化等國家戰略下,安徽該如何應變?
2012年10月,應安徽省委宣傳部委托,王志綱工作室全面介入到安徽省文化提升戰略的總體策劃。
安徽融華夏文明之精髓,集改革創新之大成;與中國歷史同軌、文化同源,包羅萬象,堪稱“中國文化活著的博物館”。從大禹等先祖留下腳印到歷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從孔雀東南飛到醉翁亭記,從小崗村“大包干”到五大國家戰略聚焦,安徽文化的萬古典藏與欣欣向榮,孕育了強大發展動力。
(二)策劃內容
如何深入挖掘出安徽文化內涵,如何推進安徽省文化形象提升、傳播,如何加快安徽省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創新、落地,成為了策劃的重點突破方向。
為此,在安徽省委宣傳部的協調下,工作室近20人團隊、歷時近一年,在深入的實地勘探、重點考察與詳細訪談以及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工作室認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安徽應奏響“文化強國、美麗中國”新號角,代表中國文化融入世界潮流,開創省域形象戰略新模式,成為“文化走出去”的踐行者與“文化請進來”的主渠道。在“精彩安徽,中國客廳”形象戰略的指導下,講好安徽故事,傳播好安徽聲音,實踐好中國夢。在安徽發現美麗中國,把安徽打造成為全球投資客、消費者、旅游者、創業者進入中國、了解中國、投資中國、消費中國的門戶與目的地。
在新競爭格局下,工作室認為安徽省文化產業應堅持內容為王、強化科技支撐,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深度聚焦“智能語音產業、動漫原創及衍生產業、移動應用服務產業和數字廣播影音產業”四大方向,打造安徽數字娛樂產業集聚區;推動“文化與金融”融合,組建安徽省文投集團、設計“銀政企”聯席會議制、打造文化金融服務基地,重點創新融資渠道,打造安徽文化金融服務基地;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做優“新黃山古徽州”,做大九華山“一山一城一村一線”,重點培育大別山“紅色桃花源”,加快發展安慶黃梅戲、蕪湖主題公園和亳州“國家健康公園”,打造安徽文化旅游新高度;推動“文化與貿易”融合,對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及安徽五項措施加快發展國際文化貿易,開創安徽文化貿易平臺。
在新的群眾需求下,工作室認為安徽省文化事業應聚焦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創新,重點聚焦“文化民生”,一村一品、一地一絕、一人一業,推進建設“美麗鄉村,絕藝安徽”,讓文化服務深入毛細血管;加快構建“文化蜂窩”體系,形成合肥、蚌埠、阜陽、六安等六大區域文化中心的大網格格局;重點推進“文化消費卡”,培育城市文化消費,實現從文化“送菜”到“點菜”的轉變;著力培育“人間國寶”,產業化運作思維促進非遺保護開發,實現“保護一個人、帶動一群人、發展一個產業”;加快發展“文化新市鎮”,實踐新型城鎮化,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實現從“千城一面”到“千城千面”。
(三)創新亮點
第一,文化形象戰略提升方面,跳出兄弟省市從大省到強省的窠臼,瞄準顛覆性、創新性的發展目標,不強調線性的規模大、盤子大和強省的定量指標,而是追求引領性、創新性,具有軟實力、影響力的文化發展目標。
第二,文化產業戰略提升方面,重點聚焦“文化與科技、金融、旅游、貿易”的跨界融合發展,做大存量、做優增量,對點落實,做到“可落地、可操作、可運營”,開創文化產業發展的“安徽模式”,形成“先鋒”和“示范”效應。
第三,文化事業戰略提升方面,聚焦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創新,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打造安徽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創新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方向、新方式。
(四)推進情況
經過近一年的溝通、調整,報告得到了安徽省委宣傳部及省委主要領導的高度認可。目前,文化發展的“安徽模式”正在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