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草根經濟跨越三十載,再回首,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出路在何方,草根企業的發展之道向何處;工作室這個民間智庫在首席的引領下,在中國最好戰略思想庫的大旗下,走過風雨十八個春秋,重回 “水簾洞”,再回首,工作室新的創業路如何走;在“王門理論”的指引下,在工作室的熏陶下,我們走南闖北,再回首,將如何實現創業
(圖上:2012年會水簾洞老員工15年后再聚首;下圖:1998年工作室年會合影)
回首一:中國草根經濟發展三十年
中國企業家們都是創業者,是實實在在從市場中拼殺成長起來的地地道道的野生動物,而非圈養動物,更不是予人玩賞的寵物。
1980年,一個叫章華妹的19歲小姑娘,從溫州鼓樓工商所領到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中國民營經濟的“種子”從此播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個體戶現象”蔚為壯觀,開啟了民營草根經濟的大門,草根群體在計劃經濟層層把控的一片荒蕪中開始了最初的野蠻生長,冒出了年廣久、牟其中、魯冠球等為代表的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王老師認為這個時期:“國營經濟是史前恐龍;鄉鎮企業是經濟怪胎;個體經濟則先天不足”。
1992年,是中國民營企業家成長的轉折年。這一年,小平南巡;這一年,確立了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這一年,改變了中國人的“士農工商,商為最后”的傳統價值觀,從此企業家作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應該被社會認同和尊重。大批在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受南方談話的影響,紛紛主動下海創業,如俞敏洪、陳東升、馮侖、潘石屹等成功企業家誕生,都成為90年代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也被稱之為中國第二代企業家。 (圖:員工發言)
2002年以來,民營經濟經歷了較為平穩發展的黃金十年。經過30年的風霜雨雪洗禮,“星火燎原”之勢不斷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已成為一個存在于中國經濟版圖上龐大的新群體:經工商登記注冊的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99%,提供85%的城鄉就業,占國內生產總值60%,稅收占全國55%……。2011年,全球經濟發展放緩,“過剩”表現突出,企業間不斷的揮舞著刺刀,浴血奮戰,但企業發展方向模糊、管理混亂、融資困難、生產要素瓶頸、勞動力成本上升,重重難題讓小微企業“備感寒冷”,讓創業者倍感焦灼。同時也成為影響中國經濟走勢的重要因素,如何破解中小微企業目前面臨的困境、如何尋找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之路成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然。
回首二:工作室十八年風雨歷程
王老師既是民營經濟發展的記錄和觀察者,也是民營經濟重要的推動者。在改革開放初期,首席以十年新華社記者生涯,參與報道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寫出許多極具影響力的大稿《廣州經受三次沖擊波》、《風帆起珠江》、《大潮涌珠江》、《北方的躁動》、《老板,你好口野!》等經典之作,以其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經歷解讀了改革開放的風涌云動和民營經濟的潮起潮落。
1994年王志綱工作室創立以來,始終立于改革開放的潮頭,處在探索的前沿。工作室以東方式“望、聞、問、切”的咨詢方法,為客戶“找方向、樹信心、搭平臺”。不斷為政府、為企業解決快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新問題中,創造了數百個成功案例。
早期在中國發展最快、問題最多的房地產領域,開啟了房地產策劃行業先鋒。憑借王老師十多年的老板的深刻理解,為老板換思想、為企業換芯片,成功策劃碧桂園開始,成功的為楊國強、吳亞軍、黃文仔等人“換腦袋”,成就了碧桂園、龍湖、星河灣等眾多中國地產界翹楚,其中不少開發商由于工作室的戰略合作由小微企業成長為蒼天大樹,成為中國草根經濟的標桿;沉淀了《謀事在人》、《策劃旋風》、《大盤時代》等經典,提出將打造中國特色的商業思想庫的戰略目標。
在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的大勢推動下,工作室由企業和項目策劃重心開始向城市戰略轉移,為中國城市和區域發展“找魂”,提出城市經營、城市運營商等概念,先后為成都、麗江、天津、西安、北京、大連、煙臺、廊坊等城市出謀劃策,大成都立足休閑時代、反彈琵琶、實現彎道超車,成為“西部之心、典型中國”,工作室成為打通企業和政府之間的“超級變壓器”。同時把握先機,介入國家戰略和區域戰略,為開啟和推動中國沿邊開放、內陸開放提供助推器。出版了《城市中國》、《城變》、《重整河山》等戰略茶垢,并提出致力于打造中國最好的戰略思想庫的新愿景。
2011年,我們終于等到了這一天,我們的戰略時代到了。工作室面臨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重提創業路。工作室一直以來都扮演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弄潮兒,在今天中國的中小微企業和企業家面臨著巨大挑戰和危機時,工作室必將跳出來,肩擔為中國經濟的明天、為廣大企業家們尋求方向和出路。2011年思八達企業戰略的策劃正式啟動了工作室新的發展方向——企業戰略,同時也為我們發現了成千上萬的野生動物,這些野蠻生長的民營創業家遭遇過剩時代,如水落石出,河床中各種巨石凸現,“物競天擇”,誰能脫穎而出,重在“業態制勝、模式創新”。這就需要有工作室這樣的東方式的戰略思想注入,在中國這個特色的體制和背景下,麥肯錫式的西方咨詢不能完全的解讀企業、解讀社會,因為中國每一個企業的成長都離不開對政治的把握和對機遇的掌控。正如“領袖的資格”里對企業家的張瑞敏的評價:罕見的國際視野和爐火純青的品牌藝術;“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中國國情與企業運營的普遍規律與山東特有的政治文化有效嫁接,并推陳出新的成功典范。
只有深諳中國國情、嫻熟政治運營、明白企業運營和管理之道,多重結合,才能對中國的中小企業提供真正的戰略咨詢,為中國龐大的野生動物群體生存、發展提供指導和支持。時代和歷史使命賦予工作室將再次引領潮頭,以超常的眼界為野生動物添加飛翔的翅膀。
2012年是工作室十八年的一個延續,工作室向“中國最好的戰略思想庫”又邁出了激情而又穩健的一步;是一個新的起點下的征程,工作室將成為成為更多行業隱形冠軍的領路人。
兩百年前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狄更斯說到:“這是最好的時期,也是最壞的時期;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任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希望的冬天;我們的前途無量……”。我們處在這個充滿機會和挑戰的時代,回首過去,展望未來,向著打造中國最好的戰略思想庫,不斷創新、不斷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