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片免费视频-a级片免费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95免费观看体验区视频|www.newcdi.com

王志綱工作室微信二維碼
王志綱工作室
微信號:wzggzswx
打造中國最好的戰略思想庫
經典案例
年會感悟:應變之“道”
王志綱工作室 2013-04-02

 為什么提出應變?應什么而變?什么應該變?又應該怎么變?這是今天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公司,一個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作為一個致力于戰略研究的機構,在這樣的十字路口要想能夠幫助別人搞清楚這些問題,首先需要自己想清楚這些問題。

 

應何而變? 

 

變化是生命的常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但是變化也有區別:生命演化過程中有突變和漸變之分,物理世界中有穩態和不穩定狀態的區分,人類社會中也是一樣,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緩慢穩定地發展,而又突然進入一個快速動蕩的時期。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就處在這樣一個迅猛變化的時期。

 

對于世界而言,正在進入一個沒有榜樣也沒有目標的發展階段。曾經支撐西方國家迅速發展,支持美國號令全球的意識形態和發展模式正在遭受挑戰。過去幾百年中西方信奉以“資本”、“民族國家”為核心的競爭理論,它的確在第一輪全球化的發展歷程中表現出極大的優越性,在這場效率之戰中不僅戰勝若干文明古國,更在人類歷史上最具勇氣的一場社會試驗中遙遙領先,讓學者發出“歷史在此終結”的感嘆。然而,時過境遷,當資本的神話破滅,當個人的成功之和并不等于集體之福的時候,世界就必須重新開始思考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創新與監管的關系、市場與政府的關系、西方與東方的關系?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的關系?當人類擁有足以毀滅地球的核力量時,終于可以坐下來談談和平;當人類已經在自己破壞的自然面前無處可逃的時候,終于可以坐下來想想未來。

 

對于中國而言,問題要更嚴峻得多。就發展的階段而言,中國還在經歷西方國家百年前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但是全球化又將我們擺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幾經周折,中國這艘巨輪好不容易校準了航向,但是又在面臨內外交困的新問題。政治的問題、社會的問題、環境的問題接踵而至,以一種誰都無法裝作看不見的方式,嘲笑著我們曾經的狂妄和無知。

 

對于我們自己而言更需應時而變。所有這些國內國外的變化最終都變現在一個個主體的需求之變上。十年前企業想的是如何做大,今天企業考慮的是如何把握趨勢,因為他們看到即便曾經市場第一的諾基亞把握不了趨勢也挽救不了自己;十年前政府更多考慮量上的增長,今天的政府仍然要城市化,但是更多是質上的城市化,從精耕細作到社會管理等一系列方面的問題。對于我們所有人來說,因時而變,因需而變都是在這樣的大時代想獨立潮頭的必修課。達爾文曾說,在生存演變中存活下來的動物并非當時最強的,而是最善于適應環境變化的。這句話對于今天的我們依然有效。

 

什么應變?

 

有一句話描述了許多看不清出路者的窘境:“主動求變找死,被動改變是等死”,其實說這話的人是在籠統地看待變化。對于戰略制定者們來說,對于已經感受到時代之變的人來說,關鍵的問題在于:區分什么應該變?什么不應該變?

 

對于企業而言,不變的應該是價值觀和追求,產品和服務則往往會應需而變,相應的運營模式也會進行調整。比如IBM,最開始的時候是做統計用的打表器,百年來始終堅持“把技術打包給客戶”的傳統,在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出售磁帶系統、大型主機、個人電腦和最先進的服務和咨詢業務等,幾年前出售自己的筆記本業務,專注大型機與解決方案,更以智慧地球引領全球浪潮。它將企業建立在一個想法之上,而非建立在具體的技術之上,使企業在產業發生“平臺轉移”時能快速順利地轉型

 

中國的民營企業大多不到三十年歷史,在經歷了第一輪創業高潮之后緊接著又迎來全球化的機遇,真正遇到的嚴峻挑戰才剛剛開始。曾經的積累既是應對新形勢的本錢,但同樣也有可能是轉型的拖累。在老一代創業者正在準備退休的時候,迎來新的轉折時期,不能不說是一個關口。從過去一段時期工作室客戶中企業戰略的爆發式增長也不難看出這一領域對于戰略的需求。

 

云亮結合十年工作室歷程,六年乙方經驗,對工作室作為一家特立獨行的機構的變與不變做出自己的解讀——正是在關鍵時刻對于理想和價值的堅持,才使得工作室有勇氣放棄成熟的產品和服務,才能開辟新天地,收獲尊重和未來。這種經驗不僅成為工作室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更可以為眾多處在轉型期的企業借鑒。

 

對于個人而言,不變的同樣是價值觀,當然還有方法論,變化的是關注的領域,是個人的能力。路虎早年因為一本《謀事在人》放棄大學教職,毅然南下,從此無論在什么地方,無論是進入什么領域,不變初心,帶出一幫極富戰斗力的團隊。他認為:只有以價值觀為驅動,才能把“工作”變為“事業”,不斷錘煉自身,敢于突破固有知識和思維的壁壘,打通戰略思維方式和專業知識積累的橫縱坐標,方能夯實基礎,實現自我的踏實成長。

 

在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在一個共生大過競爭的年代,戰略的涵義發生深刻的變化,咨詢的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都要求我們以開放的心態、科學的方法和客戶一起探索未知的領域。

 

如何應變?

 

作為一家戰略機構,如何應變?

 

王老師對于工作室一直有一個要求——“既是公司也不是公司”,作為公司是以一種市場的方式參與到真實的經濟運行中去,不是公司是希望能夠超出一般的經濟效益追求,更為超脫地做些研究工作,為中國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實際上無論是他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參與的眾多活動,還是工作室持續不斷地推出思想成果,都是在不斷深化工作室的研究力、預見力和影響力。

 

這樣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呼喚更多類似的機構,也對我們的研究能力和影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之前各路人馬工作中也在不斷研究,但多數是為具體項目服務的,整合、傳播以及與業內外人士的交流還不夠。為進一步推動工作室向更具影響力的思想庫邁進,工作室正式成立“戰略研究院”,以一種“小核心大網絡”的方式,不僅推動工作室向更高水準的研究機構轉型,更可以整合我們在實踐中遇到的企業、政府和其他的研究者一起來完成更多更大的課題,來對一些更具普遍性的問題提出經過實踐檢驗過的對策。

 

在未來一段時間里,我們關注的方向包括——“新型城鎮化、中國大消費、信息化革命和民企新戰略”,將在這些方向上進行專題研究與成果發布工作。城市化一直是我們深度參與并做出相當多貢獻的領域,新型城鎮化是城市化的新階段,需要系統回答經濟、社會和政治等系列領域的難題;消費是經濟運作的核心課題,今天中國消費所呈現出來的種種問題既是一系列社會問題的外在表現,也是不少矛盾沖突的原因,在這一系列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從何入手,未來的空間又在哪里?信息革命不僅已經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而且還將更深入地改變產業格局,城市的格局,改變我們所熟悉的一切。比如所有人都看到了電商對傳統商業的沖擊,那么未來的商業會怎么樣?未來的科技創新又會是怎么樣?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正在迎來新的一波生死考驗,既來自于外部的環境的變化,發展方向的選擇,也來自于內部的傳承以及傳承什么的問題。

 

作為每年年終的大餐,王老師的總結發言總是備受關注,尤其在這樣一個眾說紛紜的迷茫時刻。王老師并沒有局限在工作室的未來上,而是針對目前各路人士對中國開出的藥方,針對中國將向何處去的話題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從歷史的邏輯、改革的邏輯和文化的邏輯三個角度對中國的變與不變、長期與短期、局部與整體以及現象與本質等系列問題做出了精彩的分析。關于這一問題的分析和思考近期將結集出版,敬請關注。


(作者:吳鵬,王志綱工作室戰略研究院 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