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綱】:這次年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改變。工作室年會原來是封閉的,今年開了個頭,首次向我們的智綱會會員開放,希望這個改變能為會員企業家提供增值服務,也希望讓大家珍惜它。
一、“土豪”是中國經濟發展希望之所在
言歸正傳,我的主題叫“抓”土豪,促經濟。
首先我得給“土豪”這個詞正名。最近網上有個“新土豪十大標準”的段子,從帶金鏈子變成帶佛珠;從喝白酒轉變為喝紅酒;從西裝領帶變為麻衣布鞋;從搓麻將改為打高爾夫;從開奔馳變為騎自行車;從環球旅行變成結伙辟谷等等。這個時代發生了變化,“土豪”的標準也發生了很有趣的變化,我覺得非常可愛。近期“土豪”一詞也有望入選牛津詞典,“土豪”也成了像“熊貓”一樣很憨厚的有中國特色的一個角色。
我再講一下深層次的問題。什么是“土豪”?說白了就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涌現出來的一批草根企業家,他們是中國經濟發展希望之所在。
第一,他們是中國百分之百的草根,他們從市場經濟的最底層一路走過來。一將功成萬骨枯,你們看到升起的一個太陽,你沒看到落下去的一百個月亮。
第二,他們跟政府封的國有企業總經理董事長完全是兩回事,他們是徹頭徹尾的市場派。他們身經百戰,千錘百煉后而欲火重生,走到今天,他們經過了兩個洗練:一,從“人”變成了“動物”。因為市場的叢林法則,弱肉強食,他們必須要變成野獸才能適應荊棘叢生的環境才能生存;二,當他們站穩腳跟后,又會回歸到“人”。他們也需要像“人”一樣的生活和修養。
第三,這些人走到今天,衣食富足已經沒有問題,但他們面臨更大的問題,就是尋找價值感和成就感。如何實現自己的成就感?小則可以實現家族的傳承,中則讓員工分享紅利,大則對社會和家鄉有所貢獻。
這就是這一批“土豪”,他們是從市場經濟中真正鍛造出來的最具生命力和活力的群體。
二、“土豪”晉級需擺脫昨日慣性
問題是啥呢?現在社會聰明人太多,看到的多是三個月、兩個月的短線,乍看起來都跑得很快,殊不知卻是在斷頭公路上。而有些所謂的笨人看到的是長線,看準方向以后,十年八年的堅持下來,最后的勝出者卻是他。
那么,尋找未來靠什么呢?
靠戰略。戰略是有方法的,我們能不能對中國未來的五年十年做一個前瞻性的判斷?答案是肯定的。剛才我講到,第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有這句話就夠了;第二,在決定性的市場環境下,萬類霜天競自由,大家公平參與競爭;第三,不管那些既得利益者愿不愿意,最后這些玻璃門都會被踢開;第四,要如何踢開這些玻璃門?這里邊就需要方法和戰略。
在前十年“國進民退”的浪潮中,這批人被逼進了一個狹窄的角落,他們想充分施展自己,但是沒有一個萬類霜天竟自由的環境和空間,能夠讓他們充分的釋放自己,能夠從正常的競爭中勝出。在這個過程中,一批野生動物傾家蕩產甩手不干了;也有一批野生動物接受了潛規則,大樹底下好乘涼,找到了可依附的皇親國戚,慢慢的朝著圈養動物退化。這就是過去十年里每天都在上演的悲劇。
原來政府是靠土地財政來推動GDP,然后升官發財,全中國的城市沒有幾家沒有所謂的投融資平臺,最后通過資源和資產的泡沫化,獲取巨大的GDP和效益。就形成今天中國經濟格局非常尷尬的一個局面,看起來全球第二,但實際就是個虛胖子,但走兩步就氣喘吁吁,心臟病,高血壓,什么病都有了。
大家看到習近平最近到了俄羅斯接受采訪,說“中國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句話真是扎實得很。所以習李上臺以來,在政策上有很多重大的調整。首先,就是官員考核制度的根本轉變,再也不以GDP作為考核的唯一指標,而是結合生態、民生等全部指標綜合衡量。包括中央給河北省的要求更是厲害,要求在五年之內解決灰霾的問題;再有,就是官員問責制的建立。原來的政府官員理論上是五年一屆,我跟很多官員打過交道,多是琢磨著兩年三年甚至一年就見成效,然后升官走人。這種短線思維就造成了政府的“傍大款”和“貪大求洋”心態。很多政府官員高薪請來“女婿(外來大企業)”,氣走“兒子(本地中小企業)”,在他們的眼睛里面,要么就是世界五百強,要么就是大央企和國企,根本就看不起本地的中小民營企業。問責制的建立使得官員不僅要為任期內的問題負責,以往任期的問題也會一追到底,這就從根子上要求官員要具有長線思維。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新一屆領導班子上臺后,政策導向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終于強調將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這里面,中央的潛臺詞是說以后的游戲規則將是優勝劣汰,不管你的背景怎么樣,游戲規則是一樣的。因此,從這點來講,我高度的看好草根企業,也就是從市場經濟從里走出來的這批“土豪”。
所以,民營經濟發展即將迎來一個黃金期。但是非常遺憾,我遇到的很多民營企業老板依然生活在昨天的慣性里面。最近廣州抓了一個副市長,深圳抓了一個人大副主任。這兩個人一抓,深圳和廣州至少跑掉了兩三百個老板,因為他們都知道跑出去躲過風頭以后再回來。這說明什么問題?很多人還習慣用這種權力尋租和勾兌的方式來運作。后來我遇到幾個在海外的老板。我問他為什么走出去,他們感慨萬千,說再也不想干這種勾兌的事了,但在當初的大環境下不這么干也不行。
未來我們有沒有坦坦蕩蕩的路可走?答案絕對是有的。問題是我們怎么才能夠告別昨天慣性,尋覓今天的動力源,這的確是很值得思考的。
三、【案例】“朝天門模式”與“任丘探索”
講了這么多,如何“抓”土豪,促經濟?那么我就結合工作室做的幾個案例給大家講一講。
1、“重慶朝天門”模式
去年,我們在重慶就做了這么一件事。重慶有個朝天門碼頭,有兩三百家做服裝的小企業,小到三五千萬,最大的也就一兩個億。這些草根老板從擺地攤開始,三十年下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產業鏈,從設計到生產到品牌再到渠道都有了,還成立了一個服裝產業協會。但是他們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重慶市政府要把朝天門打造成為重慶的客廳,他們都是些小商小販,政府看不起他們,要把它們全部遷走。
他們能怎么辦?又能到哪兒去?因為十幾年前讀過我的書,且一直關注著工作室,走投無路之下,于是這個服裝產業協會的會長和副會長報名參加了我們的《智綱·戰略營》企業咨詢班,來向我求救。后來見了面,情緒非常低落。說,我們干了三十年,就只剩下兩條出路,要么就是被清理出去,老無所依;要么就是不服氣,換個地方再干。我說,你們下一步準備怎么干?他回答說,我們能不能在重慶這個地方重新尋找一個平臺,形成我們自己的渝派服裝品牌。
大家記住,任何規律,任何真理它是有規則的。我們經過研究得出幾個很重要的判斷:一,重慶作為全球最大的城市有三千萬人口,服裝行業作為植根于本土的行業是很關鍵的,其實重慶人是很時尚的,特別是重慶美女懂潮流會打扮,再加上重慶人吃苦耐勞的精神,最后使重慶慢慢發展成了現在中國西部不可小看的服裝制造業重鎮;二、重慶要打造未來的一個新興的都市,它必須要有時尚櫥窗和時尚名片。渝派服裝完全可以作為這張王牌,雖然但是政府并不把他們放在眼里。三,如何把分散的草根企業家們的力量集中起來是關鍵,讓領導們看得見、摸得著、可操作,就可以形成一種立足于本土的“朝天門模式”。
后來工作室的團隊幫他們做了一個很清晰的戰略方案。當這個戰略方案擺在了重慶市市長的辦公桌上,黃奇帆看后說了三句話,第一,重慶如果光是追求GDP總量,那不是現代服務業的城市;第二,需要一個時尚重慶,服裝,特別流行服裝,將會成為一座城市不錯的符號和城市季風;第三,這道符號和季風就在腳底下。在市長黃奇帆的支持下,現在土地和政策已經全部落實,并且成為巴南區的一號工程,目前工作室已經介入前期的戰略和規劃落地過程,相信三五年之內,這個地方將會成為重慶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重慶又多了一張服裝名片。
這是一個十分典型例子,成百上千的被我們所忽視的小老板們所聚合起來,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產生了巨大的價值。
2、“任丘模式”探索
第二個案例發生在華北油城任丘。
半年前,任丘新上任的市委書記找到我們,他跟蹤了我們十五年,跟世界很多知名咨詢公司全打過交道,包括麥肯錫和羅蘭貝格,但是他一直想尋找機會跟我們合作,他認為只有王志綱工作室有真正的落地能力。經過三個多月的研究,工作室把任丘的戰略定位和戰略策劃全部做了出來。但是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用什么力量來推動這個方案落地?
當時這個書記就提出來,能不能推薦萬達?碧桂園也找到了他。我說大樹底下不長草,對你意義不大。他說,那么怎么辦呢?我說路就在腳下。怎么講呢?原來很多官員,他不知道自己腳底下這些力量,咱們說,地方政府往往是招來女婿(外來大企業),氣走兒子(本土中小民企),后來一了解,這幫兒子都心寒了,大批的人在海南買了房,再加上任丘這個地方空氣環保很差,有的干脆移民到了國外,走了。
后來我們正好遇到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書記找到我們,說有本地的搞通航的企業家,牌照都拿到了,想落戶,但找不到地,目前十幾架飛機全寄存在天津。我一聽,馬上意識到了重要性,為什么會拿不到地呢?我說把老板叫來,后來一了解,其飛行員隊伍光空軍轉業的就有七八個,有些還是少校,開過戰斗機的,還有十幾個是剛從美國培訓回來的。十幾架飛機里面有固定翼飛機,直升飛機,都很先進,但問題就在于雖然牌照全部拿到就是沒有落身之地。另一方面,很多省市都想搞通用航空,卻苦于沒有牌照。而他們在本地卻連寄身之地都沒有。后來我就給這個書記講,在我們的策劃方案里面,第一個事情首先就要幫助它們落地。不光是一個飛機場,而且是一個航空產業園。最后我們給他們整出了一大塊航空產業園,在白洋淀邊上,而且以后的小型飛機旅游休閑度假包機。下一步,將會把中國的航空駕駛員的培訓基地往這兒放,在加上白洋淀的旅游資源,前途不可小覷。這個消息傳出去以后,荷蘭、美國的通航公司也找過來了,要求合作,臺灣專門修理小型飛機的也要來跟他們合作。一下就把這盤棋子給盤活了。
第二件事,把這個城市戰略做完以后,中央要求提質增效,絕不能原來烏煙瘴氣的發展模式的再繼續,點名河北省要帶頭。怎么辦呢?所以就先拿出一塊地出來做一個清潔能源總部基地。當地有一百多個靠石油發財草根老板,他們手頭上有幾千萬到一兩個億的資金,也不知道該如何使用。這個清潔能源總部基地需要大量的資金,整個方案由我們策劃、引領和落地,于是就靠金融的方式將本地閑置資金全部有效利用,資金既實現了有效投資,而且還幫助這個城市實現了升級換代。王志綱工作室是不玩資本的,但我們正在通過咨詢業的延展探索一種最佳的金融孵化和城市運營之道。
其實,“朝天門模式”也好,“任丘探索”也罷,歸結起來,這些草根企業家們能夠成功有幾個特點。
第一,他們是投資者。他們一人可能只有五千萬,但是一百個人就是五十億呀,一千人就是五百億;
第二,他們是運營者。形成了一個產業聯盟;
第三,他們是消費者。
關鍵還有一點,他們是本鄉本土的人,“生于斯,長于斯”,他們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事情干不好丟不起這個人。
四、從“招女婿”到“近兒子”
這兩個故事的本質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呢?
就是我剛才講的,第一,季風變了,我深深的感受到,未來的五年到十年,伴隨中央整個宏觀政策的調整,考核方式的改變,瘋狂城市化的減速,草根老板們用不著用昨天的經驗看明天了。政府會逐漸抽回那只亂摸的手,只要符合當地利益,只要符合中央精神,不要搞官商勾結,市場會真正的給這批草根企業家們以展示的舞臺和公平的環境。我相信到那個時候,整個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們就會找到魂,找到方向了;第二,季風變了以后,政府的官員們也會明白過來,“傍大款”的時代結束了,招來女婿氣走兒子的時代結束了。路在哪里?路就在腳下,就在于本地的這些“土豪”,而且大有可為;第三,“土豪”的時代到來了,但一盤散沙、各行其是的土豪是毫無用處的。問題在于如何集腋成裘、聯手打獵,如何通過企業孵化的方式,實現戰略落地。
一個成功的實踐用過一千沓綱領。王志綱工作室二十年走下來,積累了無數成功的案例,我們是徹頭徹尾的市場派,我們之所以堅信這條路之所以能夠走得通,就是靠不向潛規則妥協的勇氣,就是靠信念、規律和真理。未來,工作室將會繼續配合和帶領大家探索未知的難題,如果能對帶動區域發展,促進國家經濟轉型發揮一點力量,這將是我們最為樸實的愿望。
終于,我們迎來了一個大好時代,一個平等競爭,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時代,未來的十年,必將是民營企業發展的黃金十年!
(圖文/運營部;錄音整理:王家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