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據智綱智庫2017年會王志綱總結發言整理而成。
1
我今天想給大家講一講工作室的前世今生,昨晚想了想,覺得加了上這個副標題更恰當一些,叫做“阿甘的遠行”。
在座的很多同事都是80后、90后,時光荏苒,沒想到過得這么快,轉眼我們都已經是花甲之人了,一代人就這樣過去了。
我是50后,我所經歷的很多東西都是在座很多人的父輩所經歷的。我們幾乎是完整的經歷了中國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從中國最大的苦難,中華民族面臨崩潰的邊緣,到后來改革開放改變中國命運,從頭到尾的參與了整個中國的巨變。
回頭看去,可以說這三十年就好像穿越了一個時空隧道,所以我曾經在書里面講過這樣一段話“今天的中國就像一條巨龍,龍頭接觸了西方的現代世界,龍身還在工業化文明的隧道中轉型,龍尾還扎在黃土地里面”,這就是今天的中國。老外看不懂中國,包括中國很多學者也看不懂,也許只有像我們這種草根才能真正看懂中國。
2017年智綱智庫年會上王志綱老師做總結發言
當我們把這么多年的歷史重新梳理消化以后,會沉淀下來一些文化和精神,這些東西的價值可能現在還不是特別明顯,但是在10年、20年以后,我們會發現,在座的每一位,都創造了歷史、沉淀了文化,這些歷史和文化都融合在了工作室這鍋老湯里面,如果你有幸參與了這個革命的過程,你會非常自豪的說,我沒有耽誤自己的青春。
過去我們總結過很多工作室的格言,當初說起來平淡無奇,現在回頭看,會發現戰略的確就是預見。
工作室在中國有這樣的江湖地位,這么多老板要花重金買我們的方案,而且禮讓三分、非常尊重。為什么?同樣是做咨詢,為什么我們的價格是別人的若干倍,為什么我們獲得的尊嚴和地位遠遠高于別人,重點不在于我們付出的勞力,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幫客戶買未來,對明天的把握,這是工作室的核心能力,是工作室之所以按鉆石而不按黃金定價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這兩天的會議開得非常好,因為它有一個很清晰的定位,叫“傳承”。這個會主要是給在座的80后、90后開的。長江后浪推前浪,工作室要靠你們薪火相傳,不斷的往下走。但是到了這個平臺以后,你們都搞不清楚這個平臺是干啥的,只是按照一種謀生的方式,找一份工作,那真是你們也耽誤了,也浪費了我們的平臺。如果你們是按照一種事業來投奔“革命”,那就不一樣了。同樣是一種選擇,你們所能獲得的價值會有天壤之別。
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阿甘的遠行”,談談工作室的前世今生。看過這部電影(《阿甘正傳》)的都舉個手看看。(幾乎全場舉手)大家全都看過了。我原本以為是我們老一代“革命家”才看的,沒想到大家都看過了,看來永恒的東西真的能經受時間的檢驗。
這部電影25年前在中國上映,引起了很大的震動,我至少看了三遍。本人很少看電影,更不可能看三遍。在它之前,我記得只有一部電影我看過兩遍。那是在1978年,日本來了一個大片,叫《追捕》。
當時我考進蘭州大學,根本看不起電影,窮到了什么程度?一個窮孩子,后來知道大學背后有一個叫“戰斗電影院”的地方,半夜去看電影只要五分錢,為了省這個錢,我都是半夜以后才去看。
我記得特別清楚,當時進了電影院,熒幕一打開,全傻眼了。一下子看到東京銀座街頭車水馬龍,霓虹燈閃耀,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城市。那時候整個中國都是破破爛爛,像蘭州的路上還有毛驢車。這種對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太直觀了。
1978年,王志綱考入蘭州大學
而且,里面的英雄人物高倉健一出來,滿臉疙瘩肉,和我們中國自己影視里面的英雄人物,一個個白臉小生的模樣完全不一樣。一下子,人性里面對英雄的崇拜油然而生。最后,還冒出一個真由美,美得不得了。兩個人還談情說愛,而且還接吻!那個時候我是想都不敢想的。(全場大笑)那個年代是沒有見過接吻的,我們終于知道什么叫做“kiss”了,真是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啊!(全場再次大笑)根本不像你們現在這樣,kiss太容易了,我在25歲以前,從來沒有摸過一個女人的手。這部電影真是把人性的東西全都調動起來了。
于是,第二天我又去看了一次!(全場大笑)
看完電影之后,我暗下決心,要學日語,要選修日本經濟,畢業以后一定要去日本留學,最后最大的愿望,再娶個“真由美”。我在大學里面還真和一個日本女孩談過戀愛,談了兩年,信都寫了幾十封,現在都不知道放哪里去了,可能被林老師(王志綱夫人)全藏起來了。(全場大笑)
影片《追捕》
正當我們談得如火如荼的時候,那個女孩突然提出要來看我,這下子問題嚴重了。在你們看來可能會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可是那時候要給組織匯報。到現在那個黨委書記的樣子還在我面前晃動,他說:“王志綱同學,你私人的事情原本我們是管不著的,可是你不是在追求進步嗎?要追求進步這可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啊!”我這一聽,才意識到這下麻煩了,再也不敢和“真由美”來往了。她寫了很多信我也不再回復,這個事情就中斷了,成了絕響,成了“遠山的呼喚”。(全場大笑)
當時我們也和你們一樣,在大學里有一個青蔥歲月,但是那個時候的青蔥歲月是非常壓抑的。
這里面還有一件有趣小故事,我當時日語學得非常好,老師是東北人,還是“日偽時期”的東北人。我就一直在懷疑,他的日語到底標不標準。
終于有一天,我在圖書館遇到一批日本外賓,我馬上激動的沖出來,跑上去用日語和他們打招呼,他們沒想到這里還有一個中國人會說日語,本來還想再交流兩句,結果隔壁的保安人員迅速就把他們帶開了。旁邊有個戴著鴨舌帽的家伙,跑過來問我叫什么,是哪個系的。我說問我這些干什么。他說:“你犯了天大的忌諱,知道嗎!你違背了外事紀律!”
第二天全系開大會,本來談的是別人的事,會議快完的時候,黨委書記站出來了,他說:“同學們,今天還有一件事情要強調一下,最近出來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我們系里面有個同學,嚴重違背了外事紀律,居然在大庭廣眾攔截日本外賓,和老外進行對話,是可忍孰不可忍!誰呀?站起來,王志綱同學!”所有的人齊刷刷的看著我。
在今天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在當初跟投敵叛變完全是一回事。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書記的最后一句話:“問題非常嚴重,念你是第一次犯,下不為例,下不為例!”我馬上問旁邊的人,什么叫“下不為例”。(全場大笑)
2
話扯遠了,當時真的是一個非常沉重的年代,再后來,看到了這部《阿甘正傳》,為什么阿甘打動了我,我想是因為這部電影觸及到了我的靈魂。在電影里面我看到了一個大智若愚的人,看到了一個保持著十來歲孩子心態的人,看到了一個在污濁不堪的世界里懵懵懂懂的人,說實話,這是我內心一直在呼喚的目標。
為什么這么講呢?昨天晚上,有個記者來采訪我,問到王陽明的事情,她一下子就激發了我對王陽明的評價。很多人把王陽明的心學捧上了天,甚至變成了宗教。其實,他們的許多解釋是不到位的。
我認為我和王陽明的內心是相通的。王陽明說:“此心光明,夫復何求?”。這是他臨死前留給后人的話。王陽明還留下四句話:“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很多人都會背,但是理解不到位。
王陽明心學里面有一個最牛的東西就是:我們所有的人都無法選擇時代,也許你們會生活在盛世,例如在座的80后、90后,你們今天談個戀愛,牽個手,搞個“kiss”很簡單,你們要出國留學,到美國到歐洲隨便你們選,你們的金錢父母親都有積累,不是問題。但是,這些對當年的我們來說,全是問題。
我在23歲以前是絕望的,由不得我,沒有選擇。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付出天大的努力,也沒有工作給你。你只能下鄉當農民,想當兵,那是干部子弟的事情,想上大學,更是沒門。
人在世上,有的時候會有運氣。有可能生活在盛世,也有可能正好生活在一個災難的歲月,怎么辦?王陽明就正好生活在一個災難的歲月,明朝在他那個年代已經嚴重腐敗,宦官當政,社會公道不彰。王陽明當時想談點正道,結果被庭杖四十,流放到貴州去,整個人一輩子就算完了。但是他在龍場悟道三年,一下子大徹大悟。
原本我們一直覺得命運是由外部環境決定的,所以總是怨天尤人。王陽明得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見解,那就是一切的一切取決于主觀。“此心光明”,我不能選擇時代,但是我可以駕馭命運,這是王陽明心學里面最重要的東西。那么,即使在黑暗的年代,我也繼續盡情的燃燒我自己,做到問心無愧,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一切由歷史來評判。
在這種背景下,迸發出了王陽明的心學,在他五十七年的生命里,他用積極的、入世的態度,來對待生命中的一切,無論災難還是不公。并且干出了驚天動地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帶兵平息寧王叛變,第二件事,把地方治理得風調雨順,第三件事,留下了傳頌千古,影響亞洲的心學。
我看完《阿甘正傳》之后,感觸非常深。心里一直有個愿望就是成為中國的“阿甘”。為此,我曾花了兩年的時間拍電視連續劇,叫《阿文的的時代》,其實就是想拍中國的阿甘。只是后來夢碎了,這部片子沒做成。我與那些編劇、導演們交往之后,發現江湖兇險啊,我根本駕馭不了這個行業。盡管沒做成,但是那顆“阿甘”的種子,一直在我心中燃燒,于是便開始了工作室的歷史。
1993年,王志綱(右)與楊國強(左)
這個人大家認識嗎?碧桂園的楊國強,曾經的中國首富。碧桂園的傳奇,車載斗量,就不再多說了。我與碧桂園的合作,現在回首,其實就是阿甘精神的延續。
當年,鄧小平南巡以后,碧桂園在順德北滘拿了1500畝地。當時中國的房地產,二三十畝就是大盤了,1500畝在全中國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剛開始碧桂園蓋了幾百棟別墅,想發大財,沒想到遇到1993年的宏觀調控,面臨死亡的威脅。這個時候,商人楊國強到處找救兵,但還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再后來又找到我,因為我在新華社很有名,初衷只是想借我的筆桿子幫他寫幾篇文章吹一吹,死馬當活馬醫,看看有沒有用。我看了以后,發現事情根本沒有那么簡單,就是找來一百個王志綱寫文章都沒有用。
后來,他問我那該怎么辦,這一下就把我的潛能逼出來了。一方面我是學經濟學的,另一方面在傳播這塊我在廣東還是非常熟悉的,還有就是作為新華社記者,對于趨勢和規律,中國的政治行情,還是有把握的。所以,在看完碧桂園之后,我提出了一系列思路,他聽完眼睛都發光了,問我能不能當碧桂園的總策劃師,而我也正好準備離開體制,就答應了。
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都會吊起來賣,但我和他說,我們先不談條件,我們先把這件事情做好,做成了之后再說。我的第一張名片上印著的就是“碧桂園總策劃”。“策劃”這個提法也是由于碧桂園這件事而產生的。我用了一年的時間來幫助碧桂園,他每天晚上都給我打電話,能得到他的尊重,我也很高興,誨人不倦,并且幫他辦成了碧桂園貴族學校。通過學校籌集了一批流動資金,又凝聚一批新富家庭,按現在的話叫“自帶流量”,把整個盤給救活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只談了兩個條件。第一個是用成本價買了一棟別墅,第二個是讓我的兩個孩子進入我親手創辦的貴族學校。
滿打滿算用了三年,碧桂園算是成功了。其實,那個時候我做的事情,說白了就是“戰略孵化”,現在不過是跟你們重新提了出來,這里面有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當王志綱從一個人變成一群人,變成一個平臺的時候,就要提供這種服務產品,所以服務產品的1.0階段,肯定是服務方案。但現在你們已經成長起來了,時代也進入了新的階段,我們就必須要從戰略策劃轉向戰略孵化。
在碧桂園這件事情里,我總結了很多經驗,包括對老板和商人的理解。我把我們比作火箭,火箭把衛星送上天以后,要學會自動脫落,從沒見過有哪支火箭會在衛星上軌道之后,綁在一起享受榮耀的,這是“自動脫落”理論。另一個是“最后一個饅頭”理論,老板只能記住最后一個幫助他的人,而之前的幫助都會遺忘,因為健忘是老板的本性。
為什么我們幫助很多老板當上了首富,特別是在生死關頭幫助了他們,但是他們成功以后,我們反而沒有和他們在一起了呢?有些人說王志綱工作室只能幫助小的,幫不了大的。但是他們錯了。是因為當老板快要死的時候,他會愿意和你分享江山,他要利,你要名。當他走向成功以后,他名也要,利也要,他需要的是擦鞋的、拍馬的、恭維的、抬轎子的。王志綱工作室作為一個丙方的立場,絕對不會扮演這種角色,所以自動脫落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3
碧桂園之后,中國知道了一個策劃業,知道了一個點石成金的故事。全國的商人紛至沓來,王志綱工作室也應運而生。
1993年智綱智庫(王志綱工作室)正式成立,原名為“熊貓工作室”
1994年,我就下海了,這里面就涉及到一個自我定位的事。和你們現在不一樣,現在體制外占了九成,而當年體制外是非常小的。我那時對自己的定位就是吃著碗里,瞧著鍋里,盯著田里,旱澇保收,我那個時候的名片叫做“獨立制片人”,“市場策劃人”,“自由撰稿人”,當時老板朋友,看到了我的名片,說:“王志綱又要自由,又要金錢,又要名聲,不可能,哪有這么好的事情,扯淡!”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他又見到說,你們這條路真的是走通了。
為什么當年我給自己這三個定位,“自由撰稿人”是希望延續我寫文章的這個傳統的職業,給家里掙點柴火錢,“獨立制片人”和“市場策劃人”是當時我拍了一些電視片,同時也在做一些市場策劃的探索。
這張照片里的故事很有意思。這是工作室的誕生之地,在五羊新城旁邊的一棟高樓里,當時我終于有自己的大班臺了。這個廣東老板來找我談了兩個小時,想游說我去做他廣告公司的總經理,說要把公司送給我。我覺得很奇怪,為什么平白無故的要送給我呢?后來他說了真話,當時沒有“IP”的說法,他說把我當成菩薩在公司里供起來,生意就好接了。我拒絕了他,因為我相信天上不會掉餡餅,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碧桂園之后,我們開始了策劃的探索和摸索。在1996年,一個非常出名的記者譚啟泰寫了本《謀事在人》,并且把我們碧桂園的故事寫了進去。在座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是你們的父輩可能都知道。這本書可以說是上世紀中國最勵志的一本書,發行量幾百萬本。
這本書出來以后,各種各樣的生意都找上門來了。我印象特別深,什么賣醬油的,賣避孕套的,各種奇葩。我當時的助手每天都在接電話,那是他最幸福的一段日子,后來我們有了第一部大哥大,有了第一部車,那個時候我的助手說:“為什么不買一臺奔馳,這樣才能收奔馳級別的價錢啊。”在他的印象里要先把行頭擺起來才能收高價。我開玩笑說,就沖你這句話,我明天就開拖拉機過來。
1999年,水簾洞前集體合影
這種精神,讓我們在照片里的水簾洞奮斗了很多年。這種精神讓老板們和客戶們不會從行頭和外表上來掂量王志綱工作室,而是追隨你的本質和能力。
工作室當年出名以后,很多人來投奔,像上海中心的路總(路虎-上海中心總經理)就是其中之一,當年一個人從東北跑到深圳,一待就是三天,一定要見到我。他說:“我不談條件,只要讓我在這里待三個月,不管是拖地還是擦桌子,我都愿意干,三個月以后,行,就留下,不行,就走人。”
這個故事我和很多人都說過,一個人是尋找職業還是尋找事業,是來投機,還是來投奔,高下立現。一個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人,從來不談條件,前提是他認可這個平臺,是理想的追隨者。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沒有自信,秤斤秤量和老板談條件,要求年薪百萬,可能干了一個月兩個月以后,不行照樣得走人。
水簾洞時期是工作室經歷風風雨雨的歲月,也就是在這樣動蕩的年代里,讓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第一,治軍必先治校、第二,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愿景、有自己的方法論。那么在這個時候就產生了一個手寫的工作室的“憲法”,這里面有許多具體的東西,比如:下班要關空調、不能隨地扔瓜子,里面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就是工作室的哲學,就是我經常講的:我們是誰、我們的宗旨是啥。
1999年,智綱智庫廣州中心成立
包括一些工作室格言,比如禮治君子、法治小人、無為而治而治圣人,比如當你感到每天都有爬不完的山、太陽每天都是新的,這說明你在繼續進步,當你感到每天無所事事的時候,就說明這個地方不適合你,還有很多《工作室必讀》里面的格言都是在這個時候提煉出來的。
這些東西作為工作室的魂、工作室的精氣神、工作室的文化,在我們的身上流淌并且會不斷延續下去。
這一點我感受特別深,當我們工作室的下一代開始接班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所謂的成人禮,都會有動蕩期,關鍵看你怎么面對它,化解它,利用它,最后你會意識到那其實是一筆財富。
比如說五年前上海中心風起云涌的時候,有一派以名校出身為代表的人直接拉了一半的人走了,另創江湖,后來我去了一趟上海中心,我就說了這么一句話,這是任何團隊在成長的時候必須碰到的成人禮,就像一個人成年必須出麻疹一樣,這是必然的,沒有經歷這個過程是成不了人的,我也經歷過這個過程,經歷這個過程是好事不是壞事,但要記住一點:只要一個人不打到自己,誰都沒辦法打到你!后來你看,上海中心退一步進兩步又上了一個更大的臺階,一批年輕骨干力量一下子撐起來了,在這個時候我相信基礎已經夯實了。
所以說很多東西都是在苦難當中磨礪出來的,不經歷這個過程是不可能成長的,一個團隊不能沒有愿景、價值觀和企業文化,沒有的話他就是土匪、就是雇傭兵,看起來很強大但是又弱不禁風,就是我經常講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工作室員工在東方玫瑰花園頭腦風暴
什么樣的人是人才?就是你把事情交代給他,你能睡得著覺的人就是人才,其實我們工作室對人才的衡量很簡單,就是靠不靠譜。事情交給你,我能睡得著那你就是人才,要是提心吊膽那就完蛋了。所以你們這些總經理管理員工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一點,不然大廈垮了,責任在你。
我們的歷史是自己寫下來的,我們要一步步的往前走就必然要跨過一個個的挑戰,沒有人可以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
這個星河灣戰爭我要提一下,因為這是工作室歷史上發展很重要的階段,當我在93年到95年,使得碧桂園這個革命成功了以后,97、98年我們基本上是在吃碧桂園的老本,這時候很多人都聚集在碧桂園下面,說碧桂園是他們做的,由于我本人不愿意摧眉折腰事權貴,倒過來反而我成了一個貪功的人了,到了99年的時候,這種風氣更加厲害,還出了一本書叫做《老師下課吧》,因為當時把王志綱當做話題來做是最有市場的,據統計這篇文章全國有上百家報紙轉載,還有些人把名字改成了“策劃大師逃之夭夭”、“策劃大師王志綱的終結”。
當時整個社會風氣可以說是亂了套了,本來我想拯救中國的策劃界,幫助這些江湖人士走上正道,后來我看不行了,只能獨善其身,我意識到這個時候必須要用一場戰爭來證明我們自己。
1999年,王志綱與黃文仔考察珠江邊地塊
1999年戰爭真的來了,星河灣的土老板黃文仔找到我,一個做家具的老板在華南板塊拿到了一塊地,后來我才知道錢都不是他的,他只是占了三分之一,負責操盤,另外整個華南板塊強手如云,只有星河灣一個名不見經傳,在幫助星河灣的三年時間里,基本上都是現場直播,保持一個高頻的曝光率,讓全世界看到我們是怎么打這場戰爭的。
星河灣匯報會議
這場戰役的成功,不僅開創了一個新的品牌星河灣,而且開創了一個時代,整個中國樓市看廣東、廣東樓市看華南、華南板塊掀起你的蓋頭來、中國出了一個星河灣。通過這場戰爭,整個中國的地產界全部向廣東行注目禮,所有的地產老板們唯恐不跟王志綱工作室合作。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上要感恩,下要寄情,其中特別要提一下云亮,云亮當時作為一介書生,我讓他擔任整個項目的總指揮,黃文仔要求換掉他,我說堅決不行,后來他不負眾望,星河灣在中國一炮打響。從此以后江湖閉嘴,再不敢說王志綱工作室的一個不是,王志綱工作室成為中國地產界名副其實的教父,在當時胡潤影響力榜上,唯一一個不是地產商的機構。
4
這個時候全國的生意都找過來了,云亮就開始頭大了,一下子招兵買馬,光總監就招了好幾個,我當時就跟云亮說,你要嘗試也可以,但這不是工作室要做的事情,工作室要的不是金錢最大化而是價值最大化,最后沒過兩年云亮這條路就走不通了,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業務迎來了另一個急轉彎——城市經營。
2003年,工作室在成都會戰
2003年成都市委書記找到我,當時還在非典時期,許多人認識不到它的價值,我卻冥冥中感覺到這將是中國未來的10年,后來我們用了一年的時間,在成都打了一場會戰,當時工作室所有人全部聚集在成都,這次會戰不僅幫助成都成為中國的西部之星,而且開創了一個中國城市經營的風潮,由此我寫了一本書《城市中國》,這本書幾乎成了所有省委書記、市委書記的案頭必讀,從此王志綱工作室迎來了一個華麗轉型。
每場戰役打下來,工作室都會收獲一兩個將軍,現在你們看到的總經理當年都不是策劃或者規劃專業出來的,但是現在也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是通過一場場戰爭鍛煉出來的。
2003年,王志綱與與吳亞軍(左二)考察龍湖項目
深圳中心的段總(段明-深圳中心總經理)就是這么過來的,當時段明做完三峽項目,直接就給汪洋(重慶市委書記)匯報,當時個頭不高上臺還要踩個凳子,這種精神我在年輕一代身上同樣也看到了,就是見了皇帝不磕頭,敢于在眾人面前氣定神閑的進行宣講,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當時匯報完以后,市委書記就跟我說,這個小丫頭了不起。所以說要讓別人接受你、喜歡你、離不開你。這是一個過程,工作室的許多老總都經歷過,剛開始人家不待見,后來待見了,接受了,也就把我解放出來了。
我們在打成都會戰的時候,工作室有一個很重要的戰略突破,我把它叫做抓大放小,放棄了常規地產,我們專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凡是別人能做的我們盡量不做,這是王志綱工作室的價值。所以我們后來進入了北京,這時候廣東一個大佬在北京拿了五六個項目,規模非常大,也就是在這時候工作室的精神就體現出來了,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背起書包就出發!很多工作室的骨干一下子都北上了,我記得當時租了一個破旅館,叫求實飯店。與此同時,上海又在委托我們,結果一紙調令,路虎就背著包去了上海,慢慢的開始了我們的全國布局。
上圖:智綱智庫北京中心成立。下圖:路虎(上海中心總經理)只身征戰上海灘
后來非典完了以后,路虎又再次去了上海,那個時候的路虎低潮到什么程度啊,每天打瞌睡,精神萎靡不振,一直睡辦公室,生活沒有規律,有段時間我都很擔憂,擔心會出什么毛病,但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所以我跟你們說在做的領頭羊的時候你們都會經歷這種過程,這是苦難也是成人禮。
2004年呼倫貝爾的呼喚,這個時候我就讓路虎的團隊去做這個項目,大家看這張照片,這是孤獨的牧羊人路虎,這個地方就是蘇聯紅軍和日本關東軍打仗的諾門罕戰場,這個時候路虎還帶了一個人,江南小白臉,現在的徐總,站起來給大家看一下,我說這個人是誰啊?他說是一個華東大學的研究生,后來我一看這個小白臉,半個屁股坐在凳子上,拼命的記錄,脖子是歪的,身子是卷曲的,然后臉是蒼白的,我說這種小子怎么能行啊,到了這天蒼蒼野茫茫的地方,一直擔心他到了高原會拉稀,沒有想到十多年下來以后,小徐變成老徐,用他的精神,告訴我們什么叫人不可貌相,這也說明一個人的精氣神不在于他外在魁梧不魁梧,而在于內在的這種能量,這就是上海中心的第一名員工,徐露農(上海中心副總)。
后來伴隨徐露農的加入,大概用了7、8年的時間,最后才形成了上海中心的團隊,剛才那個大眼黃棟(上海中心副總),已經是第二批人了,剛來的時候傻乎乎的,學經濟地理的,哪懂策劃啊,當時我印象最深的是去他們學校的時候他出來接我,第一次見他,當時我心想,這個小子的眼睛怎么這么大,后來再見他感覺到這個小子的眼睛是清澈透明的,還有就是對工作室有一種敬仰,但是又說不清為什么?但是就是這樣帶著敬仰又說不清楚的人,最后從偶然進入必然,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上海中心的團隊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強大,整個工作室的架構基本形成。
2001年,王志綱與王文學(華夏幸福基業董事長)在工地現場
工作室的這些格言都是在率領團隊打仗的過程當中總結出來的,原來是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后來是帶兵打仗的一些要求,合格的領導人應該是跟我上而不是給我上。這是一個深刻的感受,不養當官的,不養只會耍嘴皮的,而是帶隊打仗,所以到今天為止形成了工作室最好的傳統,它融化在血液中,當一個人還沒有練就這種功夫的時候千萬不要隨便找個人來干,所以跟我上和給我上是有很大區別的,不要小看這個事情。
出竅、開竅、歸竅,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不管你今天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還是哪個學校畢業的,不管你學了多少現代知識,到了王志綱工作室來都必須歸零,只有歸零你才能吸收更多的東西,才能夠把整個工作室巨大的文化,價值,知識全部吸收進去,最后通過三年五載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從偶然到必然,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你也會像王陽明一樣,忽然有一天開悟。
我相信我們今天在做的很多優秀的人都經歷過這個過程,最典型的就是剛才提到的黃棟,剛開始就是朦朧朧的人,五、六年以后,有了自信了開悟了,就可以歸竅了。什么是歸竅?歸竅就是把你昨天的很多優良品質,全部拿回來植入你這片新的土壤,這個時候你就會是一個全新的人,現在的黃棟就可打大仗了,到哪里都可以和當地的省委書記和省長交流,我相信很多工作室年輕的員工都有這種可能。
2016年9月,智綱會走進貴州興義,引發當年度興義旅游市場井噴,智綱智庫開創“策劃+孵化”新模式!
但像黃棟這樣一批清澈透明的人有一個巨大的弱點,他畢竟是一個書生,智商高但是情商并不高,也就是說當他面對很多野生動物很多商人的時候,可能會被別人看出他羊的那一面,這個時候商人就會用狼的方式來對付他,怎么辦呢?你們記住一句話,當你們和企業打交道的時候,不是比誰更狠更邪,而是邪不壓正,當你用正的方式對付他的時候,他就會感到自慚形穢,如果我們不是去強化這種正能量,而是和他們一樣去用那些小技巧小聰明,沒有任何意義。那樣你就會進入他們的游戲規則,我們是會被玩“壞”的。
5
往下走,這是工作室歷史上又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了,08年的時候王健林找到工作室,給我打了三次電話。第一次我拒絕了,因為它提出了一個要求,他說志綱兄啊,能不能到我的萬達總部來一下,大家記住和工作室合作有一個條件:不是非常特殊的情況絕對不到對方的地盤去談合作,這也是檢驗對方是否真誠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2008年,王志綱(右二)與王健林(左一)實地考察長白山
王健林打了三次電話找我,兩次都拒絕了,我并不是刻意裝的,因為他前兩次的邀請違背了我的規則。到了第三次,他說:“不是別的,是萬達北京中心建成了,我的一幫朋友非常想見您,想跟你探討一下合作,能不能過來坐一坐。”我說:“坐一坐可以,反正去吃飯嘛。”后來我去了以后看到了中國一批幕后的大佬,他們就是想干一件天大的事,進軍長白山。
這場戰役關系到他企業的命運,長白山能不能?做怎么做?他身邊這些上百億上千億的老板也是心里沒底,都極力推薦王志綱,說只要王志綱說能做這事基本就能成,最后才找到我,后來我們包了一架飛機,在長白山三天到長春兩天一共五天下來,能不能做?怎么做?做什么?全部幫他們解決了。
方向敲定了以后,上海中心路虎的團隊馬上開始項目的調研,后來路虎他們做了幾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第一,長白山滑雪場的選址,如果按照當時政府給的那塊地作為長白山滑雪場的話,那么這個滑雪場就徹底毀了,別的我不敢說,我對高爾夫和滑雪場的理解在中國還是很精通的,我上去一看就知道這個選址不對,后來路虎他們開著直升飛機帶著大家把長白山全部轉了一圈,最后終于選到了今天大家看到的高級、中極、初級的幾十個滑雪場,第二,滑雪場的設計團隊我直接給他推薦了加拿大冬奧會的原班人馬,基本上照搬這個設計,所以他們沒走什么彎路,另外三個高爾夫球場的設計師,推薦的也是我最中意的兩個設計師。
智綱智庫團隊考察長白山
最終形成了長白山的三菜一湯,冬天這道菜,中國最好的滑雪場,夏天這道菜三個世界級球場,還有就是十幾個酒店形成的度假休閑小鎮,這個項目的落地開創了文旅產業的新時代,使萬達敢于從商業地產淡出,進軍文旅產業,短短的八年時間,從五百億的企業進入三千億。這件事情也是工作室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事情,這次戰爭工作室可以說再一次讓人刮目相看,這也讓工作室跨大步進入全域旅游休閑文旅產業,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使得工作室東西南北中五個中心幾乎都能在旅游上大展拳腳。
這是09年智庫元年,為什么把這一年叫做智庫元年呢,我當初下海的時候就提出了一個愿景,我說我們下海不是為了簡單的謀生,而是要打造中國的戰略思想庫,但是當時誰都不知道什么叫戰略思想庫,我們只能叫做商業思想庫,為什么叫智庫元年呢,就是在這一年中國人終于明白智庫的價值,就在這一年中央也開始對智庫有了新的認識了,就在這一年王志綱工作室走了15、6年的探索,積累了成百上千的案例,鍛煉出了自己成熟的團隊。在中國幾乎沒有第二家跟我們相比,所以我們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中國的智庫元年開始了,工作室也開始了中國的智庫元年,我們任重道遠。
這張圖片是咱們的書院,照片里是書院班的成員,書院班的成立預示著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案例變成一種教學模式,去孵化企業家和老板,所以交換一個蘋果各得一個蘋果,交換一個思想各得兩個思想,下一步比如說我們國際游學,跟著老王一起玩,這種模式也是一種新的發展,最后23年走下來,王志綱工作室這鍋老湯,他的溢出效應逐漸顯現出來,第一,要打造中國最好的智庫。第二,我們有五支團隊,東西南北中,縱橫捭闔像五只野戰軍一樣。第三,我們有自己的書院可以進行研究和培訓。第四,我們出版了很多本工作室的精華書籍。
我相信很多年以后當人們回頭看中國歷史的時候,工作室所出版的這些書絕對不會亞于其他書籍,因為它的含金量都是非同一般的,時間越久他的價值體現的越充分,那么還有第五個啥呢,工作室的這個溢出效應,品牌效應將會體現在外界,所以有了草根大會,我們為中國所有的草根代言,今年是第五屆草根大會,3月18號繼續在廣州召開。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購買本屆草根大會門票】
工作室今年將會端出一桌非常豐盛的盛宴,明天向何處去、中國向何處去、企業家向何處去,這些問題可能都會在草根大會中得到答案,堅持上十年八年以后,把它打造成一個巴菲特大會不是不可能,等我到了70歲的時候,抱個手風琴,一邊談一邊唱,把咱們這些老同志,都叫過來,回想昨天的故事,就像金庸武俠小說一樣,像雪山飛狐一樣,那個時候你會越來越發現,虛的越來越值錢,實得只是一個前提,只是鍋里邊的湯底和湯料。
簡單的把工作室的歷史回顧一遍,因為啥呢,健忘是人共同的特點,溫故方能知新,特別是80后90后,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優良傳統。
昨天大家發起了一個問題,王志綱工作室到底是個啥?它的精神是什么,它的宗旨是什么,它的哲學是什么,我看大家在群里都寫了自己的看法,有上百條,非常好。
其實到目前為止,我認為工作室這三句話是最有價值的,比較符合工作室的歷史,形象的說就是阿甘精神。
第一句話,抱樸守拙:就是傻瓜哲學,就是阿甘精神,就是草根精神,就是對事物本質和本源的追求。不裝逼、不作假、不搞小聰明小技巧,勤勤懇懇的做自己的學問和案例,用時間換空間,日積月累,從量變質變,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總有一天會開出時間的玫瑰。
第二句話,丙方立場:首先我們是賣方市場,其次是我們選擇客戶,最后我們是游戲的指導者和規劃者,包括下一步跟很多客戶合作的時候,不符合我這個原則的寧愿舍棄,不能將就。
最后第三句話,與時俱進:記住,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永遠不要自滿,永遠要騰空,最好的項目永遠在明天,這樣才能越干越有勁、越干越有尊嚴感。最后到了晚年,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沒有虛度年華。
好,謝謝大家!
2017草根大會,
王志綱將告訴你首富是怎么煉成的!
▼
[第五屆草根大會]
門票正式啟售
長按上圖二維碼
進入購票通道
一場耗時三小時的策劃大師解碼時代專場
智綱智庫價值百萬原創案例實操解密
六場時下最熱門的行業社群沙龍
3月18日 | 再聚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