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片免费视频-a级片免费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95免费观看体验区视频|www.newcdi.com

王志綱工作室微信二維碼
王志綱工作室
微信號:wzggzswx
打造中國最好的戰(zhàn)略思想庫
智綱時空
王志綱談人生之道 | 你是被用之才,還是自用之才?
王志綱工作室 2017/6/14

本文根據王志綱老師在2017草根大會上的互動問答整理而成。



問:王老師,您好,請問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天賦、興趣、特長,更好地定位自己,讓自己成為命運的主人,并發(fā)揮好自己的興趣和天賦,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答:這個問題應該是一個年輕人提的,既然是年輕人,我覺得把路找準了,意義非同一般,那么我就多說兩句。


大約十年前,我應北大的邀請,在北大做了三天的講座,這個講座的題目叫做《把握住生命的風帆》,命運是可以自己把握的,主要講這個道理。后來三天講完以后,出了一本書,已經賣了幾十萬冊了,如果這個年輕人感興趣,可以去網上找。出版社為了好賣,把書名改成了《謀生》,其實我原來的書名叫做《生涯是可以規(guī)劃的》。現(xiàn)在把里面主要的幾個觀點跟你分享一下。



王志綱老師在2017草根大會上的互動問答完整視頻


自知者為明,知人者為智


中國有一句話叫“自知之明”,在我看來,這句話是由兩句話組成的,自知者為明,知人者為智。我在中國做戰(zhàn)略咨詢服務了成百上千,從地方到地方都見了很多人,從領導人到往下的各級省委書記和政府官員,還有許多的首富,還有引車賣漿者流,我發(fā)現(xiàn)有個規(guī)律是普遍存在的。


“自知者為明”講究什么呢?人才分兩種,一種叫自用之才,一種叫被用之才。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認清自己是哪一種人才。自用之才是可以當老板的人,而被用之才,的確是需要找到伯樂才能發(fā)現(xiàn)你的才華。我在生活當中遇到很多“被用之才”把自己當成了“自用之才”,弄錯了定位,雖然很聰明,很努力,最后一輩子一地雞毛,一無是處。


那么,“知人者為智”就是針對當老板的人來說的。任何能當老板的人,就相當于一個木匠,木匠有自己的工具箱,工具箱就是人才,有人相當于斧頭,他可以大刀闊斧地往前走,如果老板沒把他當斧頭,把他當鋸子用,最后老板也虧了,對方也毀了。有人相當于推刨,有人相當于鑿子,所以知人善任是當老板的一個基本條件。


一個年輕人,要走向社會的時候,千萬注意不要被成功學所忽悠,不要一開始就給自己開出一個驚天動地的價碼。有些企業(yè)招兵的時候開出的是三百萬、五百萬、八百萬的年薪。有很多人拼命地包裝自己,想去應聘這個職位,但他們沒想過,老板給你八百萬,是希望你能帶回來八千萬,當你不具備這種能力的時候,你干不了三個月還是得走人。但凡開高薪,用錢來招人的,都長不了,招的都是雇傭軍。



我講一個小故事。我們工作室有個員工,二十年前是個博士,當時的博士是很少的,如果去當一個公務員,那就是車啊房啊都有了,但他就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來深圳投奔工作室。我們當時在一個“水簾洞”里辦公,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他留下一紙求職書,告訴我說:


第一,他來是投奔革命的,不是來投機革命的,不是來找飯碗的,第二,他來投奔王志綱工作室,如果是接收他,給他三個月,他不要一分錢,掃地、擦桌子我們說了算,三個月以后,要是認為他行就留下他,認為他不行,隨時可以走。


當時我對員工說,看看,這種“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精神,這就是自信的表現(xiàn)。于是我收留了他,二十年過去,他現(xiàn)在是上海中心的總經理,帶出了一大批精兵強將,手下員工每個人都買車買樓了。這個故事可以說是我很重要的一個人生經驗,真正自信的人,是不會一開始就開出天價的,而是用實干來證明自己。


接受你、喜歡你、離不開你


一個人走向世界,走向社會,無非就是三句話,讓人家接受你,讓人家喜歡你,讓人家離不開你。


讓老板接受你,你就能夠有舞臺,讓老板喜歡你,就會覺得你這個人靠譜,能夠隨時給你機會,讓老板離不開你,你不想當老板,不想當股東都不可能,他會千方百計的把你留下來。這就是人生,大道至簡,非常簡單。


當你完成了上述三步成人禮,如果覺得還有能量沒有釋放出來,你可以去創(chuàng)業(yè),就像我一樣,我40歲離開體制,當時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說我在新華社,見官大一級,又是金飯碗,又沒有犯錯誤,為什么要離開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覺得這個體制已經約束住我了,這個衣服褲子已經包不住我了,體制內沒法解決,只能到體制外找一個燈籠褲,我長多大它多大,自我放逐,25年下來終于走出一條路,創(chuàng)立了一個智庫,帶出了一批知識分子,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同時也幫助了很多企業(yè),最后獲得了一個被人尊重的職業(yè)。


其實人的潛力就是這么回事。有一次我就跟大批首富在一起坐著,他們問,王老師,你一個星期打幾場球,我說一周六場到七場球,一年300場球,他們都發(fā)出一聲驚嘆,說你怎么工作呢?


我說這是一個時間經濟學,一天24小時,睡覺7個小時,6個小時晚上睡,中午還睡一個小時,還有17個小時,然后晚上還跟你們應酬一頓飯,兩個小時,還有15個小時,15個小時還打一場球,4個小時,完了還有4個小時不是在高速公路上,就是在飛機上,或者是在書房看書,最后還剩7個小時,可以精神飽滿地處理任何事情,所以關鍵是怎么運籌和運作。



尊重常識、敬畏規(guī)律、把握本質


包括今天我精神抖索了兩個多小時跟大家交流,其實也是這樣子。只要你把這個時間分配到位,其實一輩子能做很多事情,所以最后一句話,人生就這么簡單,三個東西,大道至簡,尊重常識、敬畏規(guī)律、把握事物的本質,不要想去走捷徑,我在人生中看到很多人,非常聰明的人一輩子一無是處,為什么一無是處,不是他跑得慢,而是他總是在斷頭公路上跑。


我看到的成功者們,直掛云帆濟滄海,都像美國的《阿甘正傳》里的阿甘一樣,帶著一個目標,抱著一個少年時的初心,堅定不移的在這條路上去跑,最后跑到終點,成功只是順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