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片免费视频-a级片免费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95免费观看体验区视频|www.newcdi.com

王志綱工作室微信二維碼
王志綱工作室
微信號:wzggzswx
打造中國最好的戰略思想庫
智綱時空
我們做好應對危機的準備了么 ——王志綱談日本經濟泡沫的教訓
王志綱 2012/8/6

經過30年平均每年10%的增長后,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已大幅放緩,最近有關“中國經濟神話即將破滅”、“傅高義中國經濟即將重蹈日本泡沫覆轍”的言論出現在很多媒體上,甚至一些曾經對中國經濟奇跡大加贊賞的外國經濟學家也開始質疑“中國經濟神話”還能否持續。

不久前,王志綱曾帶隊專門就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前后的情況和經驗教訓對日本進行了深度考察并與日本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大量的交流?!八街?,可以攻玉”,此次日本之行,讓王志綱對于中國經濟的現狀和未來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以下是工作室運營部對王志綱先生的訪談內容:

王老師,為什么您這次考察的目的地選擇了日本,而不是美國等其他西方國家呢?

王志綱:這次選擇去日本考察的目的就是結合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后是怎么度過這二十年的,來尋找對中國經濟往何處去這一問題具有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的答案。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無論在文化、地理、發展路徑等方面都和中國有著很多相像的地方。盡管日本和中國在歷史上有很多恩恩怨怨,今天的兩國也面臨著像釣魚島問題一樣無法回避的摩擦,甚至是沖突。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日本確實是我們最好的借鑒,更是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的對象。

 

八十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前飛速發展的時候,您對日本的印象是怎么樣的?

王志綱:78-82年我上大學的時候,整個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那時候感覺美國還很遙遠,歐洲還很陌生,整個日本就一下子撲面而來。電視上播出了日本的《追捕》、《血疑》等很多電影電視劇,還有 “三大神器”(彩電、冰箱、洗衣機)家電整個沖進中國,當時豐田汽車在中國的廣告 “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也家喻戶曉。

那個時代,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特別是“廣場協議”簽訂后,日元升值,日本的資本財富一下子增加幾倍,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直逼美國,人均GDP超過美國更是指日可待。這時候美國經濟一蹶不振,傳統的制造業已經被日本打的暈頭轉向,像汽車、彩電、冰箱、洗衣機,都被日本風頭壓過去了。日本人把好萊塢大的影視公司買了,甚至把美國紐約的標志洛克菲勒中心也買了。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知名學者Ezra Feivel Vogel寫了本書,叫《日本第一》,對日本更是大加恭維和吹捧。當時美國感到極度的不安,驚呼說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沒獲得的東西通過市場戰爭全部得到實現。

作為我個人來講,因為我的專業是政治經濟學,所學的微觀經濟學的教科書大多是日本的。那個時候日本經濟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飛速發展,豐田管理模式和終身雇傭制等日本企業理念也風靡中國,這些企業管理方法即吸取了西方管理理念,又結合了“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東方哲學。因為對日本的關注我專門學了日語,下了很大功夫,我曾直接可以用日語通信,而且還可以當導游帶日本旅行團。當時就是想拼命的以日為師,研究日本的神奇崛起。

可以說,那個時候日本完全成了一個神話,成了中國一個頂禮膜拜的對象。

 

日本經濟在八十年代泡沫破滅前是不是經歷了一段“瘋狂”的時期呢?今天的中國和二十年前的日本相比有什么不同?

王志綱:日本經濟泡沫時代產生了很多所謂的“奇跡”。

像中國如今的鳥巢、水立方、大褲衩一樣,現在的東京街頭依然能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建筑,這些東西就是經濟泡沫時代的標新立異的產物。只是當時被人津津樂道的標志性建筑如今已經成為日本經濟泡沫時代的恥辱柱和紀念碑了。

再比如說,在日本經濟泡沫最瘋狂的時候,日本曾經有一個最大的地產開發商,叫堤義明,曾是東京都的大地主,按照當時的泡沫時代的市值,他是全球首富,那些搞實業的根本不能望其項背?,F在呢,泡沫破滅,已經人去樓空、無影無蹤了。

還有個例子,就是所謂的“藝術品的瘋狂”。當年有個轟動世界的事件,梵高的《向日葵》,日本人以當時創記錄的39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來。當然比起現在中國的暴發戶動不動花數十億元競拍古董,他們當時已是小巫見大巫了。

這些例子是典型的“泡沫經濟并發癥”的表現。二十年過去了,日本當年所出現的現象全部在中國表現出來了。全世界的奢侈品,有哪一個不是中國人在折騰?全世界的名藝術品哪一個不是中國人在后面推波助瀾?今天的中國也有這樣一大批“泡沫化”的人,借助著資產的放大和貨幣的超發獲得了令人羨慕的巨大財富,但未來他們很可能會成為笑柄。

王老師,能不能給我們的廣大的讀者分享一下您此次對日本經濟考察的一些感受呢?

王志綱:這次去日本考察,我得出了個結論,日本泡沫破滅后的二十年不是失去的二十年,而是站穩腳跟的二十年。

在我看來,日本這個老牌帝國現在還是全球第二,日本在經歷泡沫后是如何站穩腳跟的,這個經驗對于年輕的中國來講最為重要。首先,因為在泡沫經濟時期沒有放棄本業,所以豐田、日立和三菱等一批企業依然代表著世界制造業的頂尖水平; 其次,日本泡沫破滅后,日本企業界立刻提出了回歸實業的口號,眾多企業又回歸到腳踏實地的發展階段;最后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日本中小企業的頑強生命力,特別是在京都,有許多傳承百年的家族企業,都是靠對產品、技術的不斷研發和創新而度過眾多危機的。

日本經濟在泡沫破裂后能迅速站穩腳跟的經驗告訴我們,真正考驗一個國家實力的不是看它在經濟大繁榮中能發展的多好,而是要看遇到重大經濟危機的時候,他能否仍然屹立不倒。

我在箱根的時候,住在歐姆龍在富士山旁邊的賓館里,一到這個賓館嚇了一跳,這個建筑就像廢棄的廠房和生銹的變形金剛一樣猙獰和古怪。后來日本的專家告訴我,歐姆龍還算是受影響小的,但即使如此,也被泡沫經濟所鼓舞去做酒店和旅游業,因為老板是做制造業出身,設計師就去迎合老板的意愿,做出來一個變形金剛似的破建筑、爛建筑,猙獰不堪。伴隨泡沫的破滅,時間會證明凡是堅守制造業的,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企業都站穩了腳跟,凡是那些純粹泡沫化的,像堤義明這些過度介入了金融和地產的,就會受到重創,甚至破產。

反觀中國,不得不讓人擔心,一旦出現經濟危機,那些只會開順風船的央企、國企還能不能靠得住。離開了特殊照顧,它們先天性的體制缺陷有可能讓他們陷入自顧不暇的困境,指望它們來拯救中國經濟是不現實的。而作為國家經濟主體中最為活躍、最為穩定、同時也是貢獻最大的民營企業家群體,多少年來,一直在夾縫中生存,對危機的應對能力顯然比國企強很多。這些千千萬萬個廝殺在戰場前線的民企才是中國經濟復蘇最強有力的助推器,是需要被重視和給于更多機會的。所以這就是我為什么高度推崇華為的原因。誰說民營企業不能做成世界五百強?誰說民營企業不能成為中國的脊梁?誰說民營企業不能成為支撐中國的戰略性支柱?如果中國有十個、一百個華為,如果華為這種精神能成為全民精神,中國就不得了了。

國內外很多專家都在預言“中國奇跡難以為繼”、“中國經濟泡沫即將破裂”,您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王志綱:我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的確是不可以持續的,面臨著危機。

為什么說面臨著危機呢?其實從國家政策中我們已經可以得出這個結論。如果認為經濟發展可以持續,國家為什么會在十年前提出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呢?正是因為國家意識到了經濟發展模式不可持續,所以才提出這樣的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構想。

可惜的是,十年下來中國經濟不可持續情況越來越嚴重。路徑依賴、粗放經營、污染加劇、殺雞取卵式的開發模式、房地產泡沫、國企靠著特權進入房地產抬高地價、套牢銀行,然后政府貨幣超發,整個國家都在搓泡沫。這十年,我們一邊在喊要科學發展觀,其實完全是以非科學的方式往前走,實業空心化,沒人再愿意做實業了,都做泡沫去了,因為錢來得快,機會多。這些情況越看越像日本泡沫破滅前的國民心態和社會風氣。

再說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出口,消費和投資。

首先是出口這駕馬車,因為全球經濟不景氣和人民幣升值,出口已面臨很大困難,再加上人口紅利結束使得中國制造的成本加劇,勞動密集型企業肯定要往其他國家轉移,當年沒有亞洲四小龍的“騰籠換鳥”和產業升級,就沒有中國的機會。同樣,中國今天要騰籠換鳥,勞動密集型產業肯定要往老撾、緬甸、柬埔寨、越南這些地方走,這是明擺著的。

第二駕馬車是內需消費的拉動。內需消費六個字,吃、住、行、游、購、娛。首先說最基本的吃、住、行,吃,已經到極致了;住,能夠裝三五億人的房子大量空置;行,車已經過多,連縣城都堵車。再說游、購、娛,游就是旅游;購就是采購;娛就是娛樂休閑;這三方面就是所謂的文化產業,這是需要時間和政策來培育的,并不是那么簡單的。

那么就只能靠第三駕馬車——投資來拉動經濟了。近十年,中國也一直是這么做的,政府采取極度的凱恩斯主義來干涉市場經濟,超發貨幣和重復建設,用這種方式來達到刺激經濟、拉動經濟發展的目的。據統計,近十年,中國基礎建設的投資對中國GDP貢獻率達到可怕的40%-50%,而在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的時候,這個數字也不到30%。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的危機和矛盾全部會累積到不遠的將來,泡沫遲早會破裂。

所以,對于中國經濟來講,我們應該思考的是當危機真正來了以后我們怎么強筋健骨,怎么在危機中生存下來。

面對眼下這不可避免的危機,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王志綱:我的觀點是直面危機、應對危機。

縱觀歷史,幾乎所有新興國家在經濟大發展后都會遭遇經濟危機,經濟的過熱就會產生危機,這是不可避免的。真正考驗一個國家的不是在經濟起飛時能發展的多快,而是要看在泡沫破滅后如何站穩腳跟,進行產業轉型和升級,像鳳凰一樣浴火重生。

其實冷靜的回看中國這幾十年來的發展就會發現,中國沒有哪次改革不是危機逼出來的。

第一個,農村改革。取消一大二公,實行大包干,解放了農民,也釋放了農業生產力。接著是允許農民進城,允許城里人自己解決飯碗。僅就一個放,就放出了今天支撐中國經濟半壁江山的民營經濟。還有加入WTO,一逼就逼出來個“世界工廠”。第三個,國有制改革。國有企業債臺高筑,難以為繼,生存不下去了怎么辦?才有了國有企業的轉租賣(轉讓、出租、拍賣),才有了國有企業改革,才有了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才使中國的經濟重新復蘇。

但人都是善忘的,一旦改革成功后,很多人都把它當成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再加上既得利益集團的形成,就都不愿意繼續改革了。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又會有新的危機出現。

改革往往伴隨著危機而生,危機的結果就是改革,是重新走向“尊重真理、尊重規律”的過程。什么叫“尊重真理、尊重規律”?既然中國承認自己是市場經濟國家,也希望西方人承認我們是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就必須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來做。第一,要回歸正常,反對壟斷,提供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條件和競爭空間;第二,反對所有制歧視,充分重視民營企業,并給民營企業更多的發展空間;第三,重提實業精神和精細化精神,“不勞動者不得食”,那些金融、地產等領域投機分子和泡沫制造者應該受到懲罰,并在此基礎上弘揚積極、健康、腳踏實地的民族精神;第四,小政府大社會,執政者嚴禁過度經商和介入經濟,政府要專心做好服務者,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必須的政治體制改革。

危機危機,就是危中有機,我相信只要中國能夠直面危機,政府有魄力進行必要的改革,企業能沉下心腳踏實地的發展,那么就能把危機變成轉機,中國還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