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化人是一個民族的良心,是社會操守的率領者,倡導者。
文化力,對內是價值凝聚,對外是形象展示。
北京是痞子文化,廣東是世俗文化,上海是鷹犬文化。
商業的力量是金錢,文化的力量則是靠一種呼應,一種號召來實現,是對人們潛移默化的一種影響力。
關于文化人有多種界定方式,但可能有兩個層次:一種文化人是以文化為生,就是我們所說的吃文化飯的文化商人;而另一種才是真正的文化人,他們所追求的最高層次正如韓愈所講: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他們是社會的良心,社會的脊梁。他們所做的一切已超越了生存的壓力,是為了推動社會前進,甚至提高國家的國民素質和品位。這是我所稱道的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
財富浪潮已經把中華大地掃蕩得體無完膚。只有知識精英下海,中國社會才有希望,才可能重建我們的文明與文化。
文化人下海,切入到經濟運作中,以產業方式運作文化,不僅可以活躍自己的思想,體驗復雜的人生,還可以把先進的文化理念和豐富的知識信息帶入現實中,使那些因財富升值而文化品位相對欠缺的老板有所轉變。王志綱坦言他與文化的關系:我是處于過渡狀態的文化人,可能與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有很大的關系;我又是解決了生存問題的文化人,但我還是繼續以文化為業的文化人。盡管這個文化帶有很大的經濟成分,與商業很近,但從靈魂上我還是把追求文化作為生命最崇高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講,我應當是一個與商海同流而不合污的文化人。人們對我的了解還僅限于策劃。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我開拓這種生存方式是想給中國的知識分子探索一條路,就是第三種生存——出淤泥而不染,在獲得自尊、自立、自強的前提下面,能繼續自己的文化追求。在這種前提下你就有可能做兩件事。第一,給文化、給知識張目;第二,牽著老板從庸俗向高雅走,倡導一種高尚的社會商業文化風氣。
在中國做事,切忌假、大、空,好高騖遠,中國很多文化人毛病都犯在這里。滔滔不絕詩似海,想法太多,結果呢,常使英雄淚滿襟。
追求仕途,命運和前途并不取決于個人的勤奮、才識和貢獻,更多的是上司的好惡和周圍的環境;相比之下文化強者則瀟灑得多,可以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來掌握自己的命運,從而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大化。
文化人下海經歷了三個階段:灘涂折騰、一身泥污、人格錯位; 淺海弄潮、有錢無形、目標錯亂;深海蕩舟、倒海翻江、如魚得水。
知識分子下海,剛開始的時候,是在淺海,或者只是一個灘涂。打架他打不過勞改釋放犯,吃苦又趕不上進城農民工。又苦又累又狼狽,站在灘涂邊象“牛滾團”一樣,呆呆地看著別人掙錢,反倒說是知識無用。現在,大浪滔天,一個猛子扎下去,蛟龍入海,就干成大事了。如果我們還去趕小海,那就成不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