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片免费视频-a级片免费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95免费观看体验区视频|www.newcdi.com

王志綱工作室微信二維碼
王志綱工作室
微信號:wzggzswx
打造中國最好的戰略思想庫
智綱時空
王志綱:野百合也有春天
王志綱工作室 2017/6/14

【編者按】:上月末,由智綱智庫(王志綱工作室戰略研究院)主辦的“草根的春天——2014中國民營經濟趨勢研討會”在上海舉辦。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智綱智庫的專家們與參會的近千位企業家們共同探討了今年兩會以來在“新型城鎮化、國企改革、金融互聯網、文化產業”等領域的新趨勢和新商機。

會議最后,王志綱先生做了題為“野百合也有春天”的主題演講。

【王志綱】:這次兩天的論壇,我私底下聽到兩種聲音,一種反映非常過癮,所見所聞很震撼;一種反映覺得干貨太多,要把它們打包回去慢慢消化。不管是前一種還是后一種觀點,我們都感到非常欣慰,大家百忙中匯聚上海灘,就是來分享價值和未來的。

我們智綱智庫的這些老師們,就像農民請客一樣,自己舍不得吃,恨不得把最好的東西全端出來給大家。既然是一場饕餮盛宴,不管我大家消化了還是沒消化,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當中,肯定會顯示出它的價值。具體表現在咱們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以及對我們這個社會和國家的推動作用上。

很多老師發言的時候喜歡用“春天”這個字眼,不論是“草根的春天”,還是文化的春天、金融的春天,大家都很喜歡春天。所以,我今天講演的題目再延續一下,叫做“野百合也有春天”。

一、中國最終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出牌

這兩天我們一直在談論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就是“草根的春天”。”草根”是個自謙的詞,特指民營企業家。有這么一首歌這樣唱到,“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從知道的小草”,他們是誰?他們就是我們的民營企業家。這批人沒有任何依仗,沒有官方的支持,沒有父輩的遺產,就憑自己的雙手,赤手空拳,像棵小草,從巖縫里面成長起來,最后長成參天大樹,蔚然成林。我個人從事戰略咨詢這個行業前前后后,應該是有三十年了,從一開始我就把自己的位置放在民營經濟這個板塊上,我就是草根。

三十年前我還在新華社的時候,當時就說過這么一句話“在中國的未來,國有企業是史前恐龍,鄉鎮企業是經濟怪胎,民營企業先天不足,后天可畏”,記住這句話,這是三十年前說的。

三十年過去了,當我們回頭來看的時候,你發現原來看起來非常了不起的國有經濟,根本沒有任何戰斗力;鄉鎮企業作為經濟怪胎,改制后成了民營經濟的一員,繼續在前進的路上奔跑,不改制的已經銷聲匿跡;而最被看不起的“小草“——民營經濟,一個個成長為參天大樹。今天的中國,民營經濟占據半壁河山,支撐起百分之七十的中國經濟貢獻率,解決了中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員就業。

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前不久中國首富王健林就提出來,感到這次三中全會各方面都很好,唯一不解饞的就是沒有把“民進國退“這個問題提出來,把市場真正的讓給市場經濟。后來我就說三中全會的決議能寫到這份上,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只要國家能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我相信獅子、老虎、大象、恐龍在一起競爭,萬類霜天競自由,最后的百獸之王,肯定是屬于野生動物。而野生動物是誰?就是民營經濟。

前十年為什么出現“國進民退“,就是因為沒有按照市場化方式去給企業提供充分競爭的舞臺,才出現了很多不正常的現象。大批的地方政府用所謂的“投融資平臺”,建立了諸多的地方國營,這些國營占據了大量的社會資源,產生了非常低端的效益,造成巨大的腐敗。在這種背景下,很多民營經濟難以為繼,最后就出現了很多民營經濟”帶槍投靠共產黨“,就是跟國有企業綁在一起,很多國企央企通過這個去尋租,自己本身不勞而獲。當時我就明確告訴這些民營企業,你們這種做法看起來得逞一時,但絕對不能長久。

這個國家要繼續發展,最終還得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來出牌。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句話我認為說得非常好,可以說草根的春天真正到來了,我們要非常珍惜今天所處的大時代,路就在腳下。我們一定要堅信,我們所走的是人間正道,我們所干的民營經濟,按照市場經濟出牌是人間正道,只要我們堅定不移走下去,我們肯定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二、民營經濟發展史就是中國改革史

中國有句古話“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今天我們坐在這里的很多人,特別是80后90后,從事市場經濟活動的這些企業家們,對中國經濟的昨天不甚了解。作為過來人,我覺得應該從歷史的角度跟大家談談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史,溫故而知新,我們就會清晰的知道我們的明天。

我是1982年蘭州大學畢業,學經濟學的,后來在新華社從事新聞工作長達十年。那個時代的中國,第一,沒有體制外,只有體制內,計劃經濟一統天下。所有體制外的,要么叫“地富反壞右”,要么叫“社會閑置人員”,都是貶義詞;第二,沒有民營經濟,只有一統天下的國營經濟;第三句話,沒有企業家,只有官員。這就是八十年代初的中國經濟寫照。

今天這個格局是怎么形成的呢?并不是誰先知先覺把它改造出來,是“逼出來的”。所以我說整個新中國的經濟史,凡是我們決策層主觀上想把一個好事情做好,而用各種手段去實現其偉大夢想的時候,注定對民族是一場災難。最典型的就是毛澤東時代,政府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一直想要一個理想的社會主義。理想很完美,但現實很骨感,最后的結果搞得中國的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因為它不符合市場規律。

這個時候,小平同志出來了!

鄧小平當時面臨幾大問題。第一個,是農民的問題。成千上萬的農民辛辛苦苦的跟著共產黨干,到最后飯都吃不飽。鄧小平這個人偉大在哪里呢?實事求是。既然吃不飽,那么你就去尋找一個能夠吃飽的方法,這就產生了“大包干”這種經營形式。“大包干”出來以后,原來一部分的農民就能夠把土地耕種好,不僅吃得飽,吃得紅光滿面,還有另一部分的農民怎么辦呢?最后這些人偷偷摸摸的搞工廠,要做點生意。一開始的時候政府不讓干,但已經阻擋不住了,只得睜只眼閉只眼。最后形成了農民企業家、形成了商販、形成了農民工等。中國的改革,第一句話叫“逼出來的改革”,并不是哪一個人天生就想得很好的。

第二個,下鄉知青要回城。回城以后怎么辦?總得要找飯給他們吃。最后只好讓他們可以練攤。一練攤就練出了很多萬元戶,有很多人就成了今天的明星企業家,這些人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家中最早的一批。是他們天生有本事嗎?必須肯定他們的能力與勤奮,但是當社會機會沒有的時候,他們也不行。所以,中國的改革, 第二句話叫做“放出來的活力”。

中國的改革,第三句話叫做“摸出來的市場”。整個中國三十年的改革史,就這么三句話。這三十年的過程出現一個非常有趣的規律,只要日子一好過,代表國家正統意識形態的所謂的既得利益階層,就開始用社會主義的名義開始“復辟”。包括要公有制,要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要意識形態領先,要開始打壓民營經濟,這就造成前十年這個格局。只要日子一難過,過不下去的時候,就會開始尊重市場,尊重規律,這個時候,民營經濟的春天就開始到來了。中國經濟這三十年起起落落,一直都是這么過來的。

這次我們為什么叫做“草根的春天“呢?因為召開這次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背后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如果在此之前整個中國社會是”穩定壓倒一切“,只要把經濟發展上去,不擇手段,付出什么代價都無所謂,如果在此之前還可以“和稀泥”,可以擊鼓傳花,可以GDP萬歲,但那種”貓兒蓋屎“的方式到了今天,已經走不下去了。

今天的中國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候,不進則退,今天的改革不是誰想改不改的問題,而是逼出來非改不可。

習近平是個實實在在的人,前不久在俄羅斯訪問時,面對外國記者的采訪他說了一句很精彩的話“好吃的肉,他們都吃了,好喝的湯,他們都喝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就是實事求是的。既然非啃不可,怎么啃呢?按照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周期來說,只有依靠市場的力量,只有依靠市場的主力軍——“民營經濟”,才能使中國渡過難關,這就是規律。所以,我們說草根的春天到來,不是隨便的一句話,大家一定要珍惜這個大時代。

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出現了一個重大的改革措施,包括混合經濟的提出,混合經濟就是為了把“玻璃門”給打掉,讓民營企業有機會能進入很多被既得利益者們如國企央企所控制但是又不作為又低效的很多領域,我相信在未來還會有很巨大的空間,這就是我要說的目前整個中國大的格局。

所以在這種大的背景下大家看到,中央的思路非常清楚,改革細則出來,時間節點出來,不管千難萬險,這條路非走不可。因為自古華山一條道,不進則退。這是整個中華民族面臨的問題。不走過去,全盤皆輸,走過去,一片新天地。

這種壓力,這種危機感,就是今天推動改革最大的力量!

三、“以法治國”更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

在這種大背景下,下一步關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問題,中央將會在很多法律體系上表現出來。最近聽到一個內部消息,說今年四中全會主題可能是“以法治國”,我覺得抓住了根本,抓到了要害和核心點。

中國民營企業家當在經營中遇到困難的時候,相信所有人的第一反應,不是尋找法律,而是尋找關系。中國社會這幾十年來造成了一種倒行逆施的現象,誰都不相信所謂的法律,只相信人治,只相信關系。只要一個老板或貪官被抓住,他往往不會反思他為什么會犯罪,而是反思另外一個問題“哎呀,這個老大沒傍住,或者還是小了一點,所以沒罩住我。出來以后,要花更大的錢,傍更大的老大”,這就是前二十年整個社會形成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社會生態。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新一屆的中央領導班子對這點心知肚明,非得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可,一定要依法治國。怎么治呢?一定要樹立中央權威。你們不是說有政治特區嗎?有很多官員商人一出問題,就開始塞錢,先到了部級,最后往中南海級,由此就形成了太子黨和更高層面的一種“政治特區”。就像當年上海灘的租界一樣,誰進到里面就沒有問題了。那好,中央就把這個夢想給你打掉,所以大家都知道,“你懂的”。

很多人心存僥幸中央不敢拎出“大老虎”,我說非拎出來不可,這是生死攸關的問題。只有把“大老虎”拎出來,所有的行賄受賄索賄的人就明白了,以后腐敗特區是不存在的,那誰來保護我們呢?唯有法律。

大家都愿意遵守法律,有法可依,一個國家就有救了,這將是整個中國在轉型和發展當中遇到的最困難的問題。但是我對“習李新政”充滿信心,他們有愿景、有手段、有方法,如果這么繼續走下去,我們的民營經濟的春天,難道還是夢嗎?

四、小草成大樹——三個草根老板的成長

大格局講清楚以后,我想再談三個故事。這三個人我們現在看到都是億萬巨富,在臺上非常光鮮。但是你們不知道,二十年前他們都跟我們一樣,甚至比我們條件還差,都是草根。

第一個是哇哈哈集團宗慶后的故事。

宗慶后高中沒畢業,就作為第一批知青被趕到農村去了。他的母親作為小學老師要退休,這個時候政府給了個政策,可以回來頂替上班的時候,他都三十多歲了。三十多歲回到杭州頂替他的母親確沒有資格,因為一個老農民怎么能當小學老師呢?但是這個飯碗得接過來,正好老師們要找飯吃,說你干脆搞校辦工廠去吧。宗慶后就以三十多歲的年齡,踩著一個板車,當時連摩托車都搞不起,就開始去搞所謂的校辦工廠了。

第一次見宗慶后是一九九零年,當時他給了我一種口服液,到現在我印象還很深,不像我們現在拿起來一撕就可以喝了,他的口服液就像我們三十年前打針用的針劑,要把玻璃頭敲掉一頭才能從里面喝出來,我第一次拿著一敲就把這個小瓶全都敲碎了,那個碎玻璃還把嘴給刺破,這就是第一代“娃哈哈”。

記得九二年,我到了杭州,他接待我住在杭州賓館,當時他第一次遇到滅頂之災,那時的娃哈哈要進入南京城,被地方勢力給趕出來了,為這他的營銷總監自殺,以極端的方式來抗議。在這點上我還幫了他一把,把壞事變成了好事,最后上了一個大的臺階。

九七年我跟宗慶后先生最后見了次面,他當時給我講個觀點,他說“王先生你知道未來中國最大的市場是什么嗎”,我說“不就是你們喝的口服液嗎”,他說不對,是“水”,他說在歐洲一瓶水的價格可以跟一瓶啤酒相同。當時我絕對不敢相信,我說這個水漫山遍野都是,怎么可能呢!沒有想到,他堅定不移往這條路走下去,發揮他作為草根能夠接地氣的優勢,最終哇哈哈把水賣遍了全中國,賣成了“中國首富”。

第二個就是萬達集團王健林的故事。

08年我跟健林在長白山國際度假小鎮項目合作的時候,曾經有過很深的交流。他是一九八八年左右部隊轉業,副團級轉到大連。在大連體制內幫政府機構蓋房子,后來王健林有感于這個體制的低效,自己放手一搏進入地產行業。我第一次見到王健林是一九九八年,當時的南中國,碧桂園,星河灣已經做得風生水起,但是那個時候萬達的廣告詞叫,“萬達,專蓋不漏水的房子”。當時我就嘲笑他,他說“哎,王老師啊你可不了解,東北原來房子漏水是個常態,我專蓋不漏水的房子,這個廣告打動了多少東北老鄉的心呀。

社會發展就是這么過來的,當年這個專蓋不漏水的房子的萬達,最后到了02年的時候,他就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光會蓋不漏水的房子在東北還湊合,要放到中國這個平臺上,光是廣東派我都打不過。怎么辦呢?他就給萬達做了一個戰略定位,萬達賣的不是房子,賣的是一個平臺,這個平臺將要集成很多資源,我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這點王健林是很有前瞻性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就所謂的“萬達廣場”就這樣產生了,原來是三年做一個萬達廣場,現在一年可以做三個萬達廣場。08年我見他的時候資產就是兩百億不到,現在是兩千億以上。

萬達為什么會成功呢?是因為他從戰略上抓住了中國城市化高速發展的節奏以及是政府需要政績的需求。看起來這里面有很多偶然的因素,但是都離不開一個必然性,即“戰略為王”。對明天、對未來、對符合自身和中國國情的獨特把握,最終使萬達一騎絕塵。

第三個是馬云的故事。

我認識馬云是在十四年前在北京一個公眾場合,當時的第一印象是,這個老兄口才極好,非常善于自嘲。我就發現一個成功的人,都是這種自信的心態,就是“我不等著你來糟蹋我,我先糟蹋我自己”。馬云在做黃頁的時候,互聯網正好開始興起,大批風投和輿論開始炒作互聯網概念,在借助互聯網的過程當中,他的優勢表現出來了,思維敏捷、英語口才極好。最后在北京呆不住以后,他很堅決殺回老家杭州去,回到整個中國小商品經濟的大本營,當馬云在擁抱這么一塊熱土的時候,他比任何人都有優勢。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植入,現在成了中國最大的電商。

講這三個故事,我是想告訴大家“時勢造英雄“的道理。他們當初跟我們一樣都是草根,都是從零開始起步的。但是他們看準了方向便堅定不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下來他們都長成了參天大樹,他們也是凡夫俗子,他們就是這么走過來的。為什么這兩天我們給大家講戰略呢?戰略就是預見,戰略就是找魂,戰略就是主觀和客觀的結合。了解這些故事,相信我們就更有信心了。

五、草根需要尋找必然

從事戰略咨詢行業二十年來幫助過上千的政府和企業,我有個感受,當這個社會要轉型的時候,往往是我們忙不過來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誰都在尋找未來,尋找方向,但當我們一旦把堅冰打開,航道開拓,把這些企業都扶上馬之后,我們的生意反而要清淡一些了。

我清楚的感受到,今天的中國正處于一個千載難逢、千年未遇的轉型階段。

社會要轉型,產業要洗牌,明天在哪里?這對于我們大家而言,既是危機,也是機遇,既是挑戰,也是商機,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有戰略,要學會從偶然去尋找必然,通過現象去尋找本質,然后搞清楚“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殊為重要。有了這些,我們就可以直掛云帆濟滄海。

這是智綱智庫(王志綱工作室戰略研究院)第一次舉辦這樣規模的研討會,非常感謝這么多企業家來參加,據說昨天因為沒有預約還有一百人進不來。未來,我們將會在每年兩會后,通過舉辦研討會方式,與權威的主流媒體共同發布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未來商機,當然這些都將是公益性的。當這能夠幫助更多民營企業家們從中受益,少走彎路時,對我們來講,其實已經是一個巨大的收獲!

此外,我們希望這個“正能量“平臺,不僅幫助企業家在這個平臺上面不僅能聽到最前瞻的戰略資訊,還能會找到很多自己產業上下游合作的契合點,在這里我們能“交流一兩種思想,交換三五個好友,獲得若干個商機”,假以時日,這難道不會成為中國草根經濟的“達沃斯”嗎?我相信,這極有可能。但愿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中國民營企業家會走得更好、更遠。

(編輯/運營部;錄音整理/王家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