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片免费视频-a级片免费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95免费观看体验区视频|www.newcdi.com

王志綱工作室微信二維碼
王志綱工作室
微信號:wzggzswx
打造中國最好的戰略思想庫
智綱時空
嘉賓對話——草根的春天
王志綱工作室 2017/6/14

【編者按】:三月末,由智綱智庫(王志綱工作室戰略研究院)主辦的 “草根的春天-2014中國民營經濟趨勢研討會” 在上海舉辦。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智綱智庫的專家們與參會的近千位企業家們共同探討了今年兩會以來在“新型城鎮化、國企改革、金融互聯網、文化產業”等領域的新趨勢和新商機。

在研討會的壓軸環節,知名媒體人、《第一財經》總編輯秦朔先生,知名天使投資人孫紅偉先生,中國“民營孵化器第一人”王明新先生受邀走上講臺,與智綱智庫創始人、中國著名戰略咨詢專家王志綱先生展開高端對話,從各個角度解讀了民營經濟的發展趨勢與商機。


一、秦朔:地方國企改革需求迫切,民營企業機會審慎樂觀


【主持人】:


2014年作為改革的元年,大家非常關心國企改革釋放出來的商機,秦朔先生是財經專家,他的任務就是直接研究經濟潮流和趨勢。首先歡迎秦朔先生為大家解讀國企改革的商機。


【秦朔】:


我從九零年在廣州工作開始就受到了王志綱老師的言傳身教,多年來受益匪淺。關于國企改革機遇的問題,我就嘗試在王老師面前交一個答卷吧。


中央的改革力度怎么樣呢?中石化是綜合規模排名第一的國資企業,中石化的下游銷售和上游的開采冶煉等領域改革的力度比較大,也有很多企業愿意跟它探討多種的合作模式。我認為,可以繼續觀察,中石化就是一個風向標;從地方來看最重要的樣板是上海。上海已經出臺國企改革的二十條,但還未公開推,因為他要等中央的細則出來,還需要比照一下有無矛盾。


但有一個可以確定的是,地方改革的迫切性非常大。為什么呢?


因為地方的資產全部都凍結在國資企業里邊了,政府說要提高上交財政比例或者分紅比例也是杯水車薪,因為每一個城市所需要的錢非常多,本質上是土地財政已經難以為繼了。比如說全國去年的土地財政收了四萬一千多億,那么今年的預算也已經公布了三萬六千億。因為政府也知道未來的老齡化,人們對于社保、醫保等福利要求提高,那么他就只有通過對國有資本的市場化、資本化、國際化等形式來變現,來盈利,來激發國資企業的最大活力。可以說,地方政府在等著這個盛宴。


最近參加了上海市的一個內部會,我可以簡單講一下上海的構思:


第一,就是要建立幾家進行國資資本運作的平臺,他不管投資、資本,也不管運營,就類似中央的國資委的職能,他們就代表政府的股權,他們能夠把政府的股權價值最大化的進行運用,來使得他們掌握的股權不要再繼續凍結;


第二,把現有的國有企業分類,比如說水、電、煤氣等公共服務相關的估計改革不太會大改。因為這個領域有大量的政府補貼,如果民企進入了,在納稅人看來就是用全民的錢來補貼私人企業了。現在的問題是很多擁有政府特許權利的公共服務領域的企業進入競爭性的領域,那沒有特許權利的民營企業也就會感覺很吃力,受到擠壓了。


第三,競爭性領域從官方的文件來看要進行比較大的改革。要通過更現代的約束激勵體制的建立,比如說混合所有制、經理人機制、員工激勵、期權特殊管理股等等,讓這傳統國資比例高的企業煥發出更加大的活力和價值。這樣才起到國資等增值保值的目的。所以,我認為在競爭性的領域里面民營企業存在很大的機遇,特別是有上下游供應鏈關系的企業。事實上,很多國有企業的上下游已經是民營企業拿著他們的牌照來做了。

要提醒大家的是,我認為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短期,兩三年左右來講也未可樂觀。

第一個,這個混合所有制改革跟朱镕基當年改革不一樣,那個時候國資整個虧損、臃腫,現在國資企業多年發展下來已經高度整合,世界五百強排名前面的都是國資企業,實力都很強。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改革,它的進入的門票可能比當年要貴的很多,不是一般人就能夠分享這個紅利的。


第二個來講,這次三中全會決議里有講“兩個不能侵犯”,雖然不能侵犯民營企業的合法權利,但是同樣也不能侵犯國有企業的合法權利。雖然講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但也不能忘了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不要光講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還要大講國有經濟的做大做強,國有經濟在整個中國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是不變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千萬別認為民營企業馬上能占到大便宜,如果你以這樣一種心態進去,說不定會很失落。我覺得確實有很大的機會,但是也要很審慎的去觀察。


這是我的觀點,謝謝!


【主持人】:


秦朔先生給大家掃描了關于下一步國企改革的商機,我相信大家有了深刻的認識,謝謝秦朔先生。


二、王明新:民營經濟沒有“占位”,只有“填位”

【主持人】:


關于“草根的逆襲”,我給大家提供一個活生生的案例,就是我旁邊的王明新董事長,他是從典型的“邊緣草根“走到了今天堪稱”行業中堅“的民營孵化器老板。他來參加我們研討會的同時,也是受上海市政府邀請前來考察,上海市希望把他的孵化園區招來上海發展。


這說明什么呢?中央大政方針定了后,其實地方都希望用市場化的力量來強化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國有企業也希望以他自身的優勢來與市場化的民營企業融合,一起尋找一種更加互補、共贏的合作。


現在請王總來給大家分享作為邊緣性的草根走到今天的經驗,大家歡迎。


【王明新】:


大家好!談不上經驗和分享,這是我這么多年走過來一點點體會。


相信我們今天在座的大多都是經歷過了嚴寒的草根。我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在甘愿做草根的同時,也要迎接新機遇的挑戰,要能夠駕馭機遇,也能嫁接機遇。


我從八十年代教育領域就開始做,當時還叫校辦企業。二十多年來,我始終踏踏實實做自己,把根扎的很深,把苗長得正,可以說,我是市場經濟中根正苗紅的,向往春天的草根。


其實現在新興經濟都從孵化器這里面出來,現在要講孵化金融,電商等,中國要解決自主品牌和創新驅動也離不開孵化器。三中全會一開,再加上習主席到了中關村,到了科技園,所以全國很多地方約我們去考察,可以說我們現在是既興奮又沉穩,既要把握住機遇又不要冒進,所以此次我們就來到了上海考察。


今天的主題是“草根的春天”,春天為什么好?是因為度過了冬天,春天一定是舒服的氛圍,就像現在上海的天氣一樣。現在國家經濟和社會較二十年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國家支持的改革包括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我認為肯定是好的,可以說又打開了一扇門。但如同秦朔先生所講,我們草根們不要想一下子攻下“南京城”,整個“上海灘”都由我們來統一統領,這樣的話就錯了。


我們要知道,民營經濟沒有“占位”,只有“填位”,我們肯定會比以前時代有更多的商機。


【主持人】:


我再補充一下。首先,孵化器的好壞決定了高新產業園區的可持續性和上臺階的動力,他現在在國內很多開發區都有自己的孵化器,他是中國民營企業孵化器中唯一一個走出來的企業,而且還成為上海“招女婿”的重點對象。


我想告訴大家的就是“有麝自然香”,只要你有核心競爭力,國有企業也會向你敞開大門的。對于國有企業來講,關鍵不是“我給你什么”而是“你能給我帶來什么”?當你有這個能力的時候這些事情都好辦。


三、孫紅偉:草根馬云的“逆襲”,抱團取暖才是春天

【主持人】:


我們今天特意請到知名天使投資人孫紅偉先生來給大家探討,資本在草根企業發展中可以發揮哪些作用?請大家歡迎。


【孫紅偉】:


我是王老師的學生,同時也是踐行工作室方法論的受益者。王老師今天跟我們講了三個人:老一代的宗慶后,中堅的馬云和王健林,我就接著這個話題往下講。


首先,我給大家講一下馬云真實的“草根的逆襲”故事。


我02年從華爾街回來,在中國結識的第一批人里面就有馬云。那個時候他還蠻慘的,因為他99年拿了第一筆軟銀的投資,大概02、03年的時候就基本花完了,當時他在尋找第二筆錢。很偶然的機會碰到了他,我就問他很多人都會問的問題。我問他,你為什么要做這樣的一個電子商務?為什么你的客戶都是這樣的一些小企業?


他跟我說的話,到今天都記憶深刻。


他說,孫先生,我沒有一個當大官的爸爸,也沒有一個有錢的媽媽,我就是一個非常非常低的階層,就是今天所說的草根。所以明天能掙的錢我不去掙,明天能打開的位置不敢去,為什么?因為那不屬于我,那屬于有錢有勢的人。我只能看五到十年以后的機會,因為五到十年的機會達官顯貴們和他們的孩子看不上,因為那太漫長了。


還有,我為什么要跟這些弱小的企業和弱小的個人合作?他說因為那些有錢有勢的,那些央企國企等大的機構都看不上我,他們不會跟我合作,也不依賴我的服務和幫助,我只能幫像我這樣的弱小的人和弱小的企業,我覺這有市場。


這是十年前他給自己很清晰的定位。不掙快錢,因為那不屬于他,那屬于達官顯貴;不搞機會主義,那不屬于他,因為他沒有這個資本和能力;他去幫助像他這樣的“屌絲”和草根老板,因為那些大企業也不需要他。


十年之后再看,今天他成功了。那么回想看,其實他就像王志綱老師說的,十年前他就在思考未來的方向,這就叫“戰略”。


那么,我再談談“草根的春天”。


國家政策的大門是打的越來越開了。我們能不能在未來的五到十年甚至更長的一個歷史周期里成為未來的馬云呢?


大概十年前,我在華爾街之前曾在世界銀行工作過,負責宏觀經濟分析。世界銀行有個指標,它說一個國家到底哪個所有制占主導,看四條線:對經濟活力的貢獻、對稅收的貢獻、對就業的貢獻和對社會創新的貢獻。如果拿這四個指標衡量下中國,社會活力貢獻,民企占六成;稅收占到了七成;就業占到了八成;社會創新,國家專利局里,99%的專利來自民營企業。


那從這四條標準來看,中國是不是民營企業占主導?


我們的各種制度和法律規定的很清楚,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以“公有制為主體,民營經濟為補充”,當然“民營經濟同屬于社會主義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這樣一個國家。


在這樣的標準下,那民營經濟在整個中國經濟體系里面到底該做什么?


我認為“抱團取暖”、“聯盟發展”是一個方向,因為機會求是求不來的,在一個以公有制為主導的經濟體中,民營經濟發揮作用的關鍵就是我們有自己的核心能力,能做到公有制企業做不了的事情,所以未來我們怎樣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格局,怎么樣鑄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做好“政治經濟學”在中國的落地,我想這才能迎來民營經濟真正的春天。


好,我就說這么多。


【主持人】:


謝謝孫紅偉老師,非常精彩。


四、王志綱:從“平臺為王”到“內容為王”,生態也是生產力

【主持人】:


三月十六號,《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公布了,其中重點關注了三億人的城鎮化的問題,一億的落戶,一億就地轉化,還有一億棚戶區城市改造。可以說,這里面給草根企業帶來了很多商機。


另一方面,國家把“生態文明”提到了一個新高度,包括智慧城市、生態城市、人文城市等等,包括對中西部的重視,對中小城市的重視,剛才有位王老師的貴州老鄉也在提問,貴州作為生態大省向何處去?


下面大家就請王志綱老師為大家解讀。


【王志綱】:


“新型城鎮化”也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罷,都是社會發展過程當中政府層面不斷換的一套“馬甲”,因為他總是要一套新的描述來統領大家的注意力,凝聚共識,然后往前走。


第一,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一個非轉型不可的階段。在此之前可以“和稀泥”,只要保證百分之九、百分之十的發展就有穩定,穩定就能壓倒一切。那么到了現在生態、資源扛不動了,不可持續了,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必須要提質增效,提高質量,增加效率,而不是追求數量,這是一個大趨勢,也是一個好政策,它真正體現的是客觀規律。


第二個,生態文明涉及到新型城鎮化、房地產,甚至涉及到食品安全。比如說我的老家貴州。貴州的競爭力不在于用GDP砸出這種表面文章的工業化,如果那樣,最后絕對是對青山綠水的糟蹋。今天的中國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的人們,喝著骯臟的水,吸著灰霾的空氣,吃著不安全的食品的時候,這幫人想采購的是什么?是放心食品、青山綠水、涼爽氣候,婀娜的民族風情,這種東西在哪里?在貴州,貴州這種地方發展遲滯,生態環保還保護的不錯,反而給他迎來了一個巨大的機會。


所以下一步,有機食品、生態食品,只要能真正形成口碑,絕對有巨大的市場。就像法國的依云水,三十年前,當我第一次喝到依云水的時候,當時是五塊港幣,我說簡直瘋了,怎么水也會賣這多錢。因為那個時候咱們沒有污染,現在不光是依云水,什么西藏水,昆侖山水概念滿天飛,而且都是五塊十塊。


我覺得作為企業家,就要真正的迎合時代的趨勢,去認真的開發有機生態、保護青山綠水,在這個基礎上去踐行由“平臺為王”到“內容為王”,由“賣產品、賣平臺“,到“賣生活”,這個時候你就會有巨大的未來。


五、秦朔:房地產已成中國經濟的“懸河”


【主持人】:


時下,房地產的發展格局眾說紛紜,有人說要崩盤,有的人說短期內不會下跌,甚至還有的人說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歡迎秦朔先生給大家解讀。


【秦朔】:

房地產是中國過去十幾年是最好的產業和投資的機會。香港恒隆的老板陳啟宗說,經歷過香港過去幾十年那么多的危機,最后看下來還是磚頭最可靠。


但是房地產的未來,其實我于幾年前就不看好了,為什么呢?因為中國房地產的租金的回報率也好,收入房價比也好,都顯示是高度的泡沫。過去這些年凡是打賭房價下跌的全是輸家,那說明什么呢,說明這個游戲還沒有結束。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如果它還繼續漲,那對我們來講是更大的災難。


我這里舉一個例子。今天上午我在開另外一個會,就在講中國資本市場,大家可能不知道,滬深兩市現在總市值23萬億,其中可流通的19萬億多,然后居民有45萬億的銀行存款,有的一些居民可能還買了一些信托,信托現在有11萬億的規模,剔除重復的,真正居民的集中資產,不算房地產的話,大致就是五六十萬億。


那再來看房地產,以前我看過很多研究,中國人的可支配金融資產里房地產比例是全球最高的,可能在百分之七八十,新加坡、香港也沒有我們的高,他們也就是百分之四五十這樣,你把所有的可支配的金融資產都放在房地產里,而這個房地產租金你又收不到錢,你家里就兩三口人,住這么多房子,要住那么大房子,這就很離譜啊,國外的人完全看不懂,覺得是中國人瘋了。如果要拿數據說話,國土資源部有個數據很清楚,中國城鎮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積是31.4㎡,因為農村住房屬于集體用地,沒有房產證,不叫房地產,所以中國農村統統不計入里面。中國的城市,如果只按七億人來算,乘以31.4,大概兩百一十億,然后房價按照政府公布的數字,2013年全國的新售商品房的均價大概六千塊錢,把這幾個數字乘下來以后,一百三十四萬億。就是說,現在中國整個城鎮住宅面積所對應的市值,大概就是一百三十四萬億。


大家想想看,如果你別的所有的金融資產才五六十萬億,而房地產的市值卻對應一百三十四萬億,這個比例在全世界都是不可想象的。為什么不可想象呢?年齡老了要消費怎么辦呢?這個時候大家都要拿資產去換現金,都在拋售資產,再加上整個中國下面的年齡結構完全都變了,資產之水天上來,下面誰來接啊,肯定沒人接啊,所以后果你可想而知。


當然,你非要賭明年房價會不會跌,很有可能我賭明年房價跌我還會輸,為什么呢?


這是很深層次的結構問題,房地產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上面的一條懸河,因為它關系整個中國財政和經濟,是“抵押品經濟”,因為百分之八九十的樓市都是靠銀行來提供貸款的,銀行的抵押品就是你的房地產,所以如果你房價大量的下跌,整個中國經濟就玩不下去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結構肯定是不合理的。


兩個禮拜以前,我跟上海一些地產商的總經理吃飯,包括萬科、華潤、融創、綠城等,就交流這個話題,所有人都非常怕,都在做各種各樣的調整,但是沒辦法,因為“坑”都已經挖在那兒了。其中,有一個大佬級的人說,當年吃進去多少,未來說不定要吐出去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