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廣東可謂是開風氣之先,云山珠水上遍地是致富的神話,無數追求理想、改變命運的故事在那片熱土上演,可謂大江大河,奔涌不息,其中也出現了很多敢為天下先的人物。
健力寶的創始人李經緯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健力寶的興衰風云,也是一件足以在中國經濟史、改革史上重重記上一筆的事件。
當年,作為健力寶的總顧問,我和李經緯先生曾有長達7、8年非常深入的交往和友誼,后來雖漸行漸遠,但也一直保持關注。可以說是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如今斯人已去,健力寶也一度消失了好幾年,直到近年來才重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雖然知名度已經遠遠不能和當時相比,令人欣慰的是這個牌子依舊還存活著。在改革開放四十年這個時間點上,回顧一下健力寶和李經緯先生的往事,也算是對那個“大江大河”的時代,那批風口浪尖上的弄潮兒的一種告慰吧。
講健力寶前,我先講個小故事。1990年前后,西方各國對中國進行封鎖打壓,國內經濟一片低迷。國外很多經濟學家放言,伴隨蘇聯解體以及蘇維埃社會主義陣營的垮臺,中國經濟的崩潰也將指日可待。
這時中國正在進行一項國際賽事的籌辦,就是90年亞運會。其實早在1984年的時候,我國就申辦成功了亞運會,但是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國際局面一落千丈,國內也是人心浮動。很多人不理解在這么困難的關頭,為什么還要舉辦一場“勞民傷財”的運動會,籌辦工作也因此一時停滯。但鄧小平可謂高瞻遠矚,雖然已經退到二線,還是給中央有關方面留了句話,希望能夠堅定不移地籌辦這場亞運會,向全世界再度表明中國改革開放的決心。
在籌備亞運會的時候,最大的問題就是沒錢,除了財政撥款以外,必須要走市場化的道路來解決一部分資金問題,也就是請企業來贊助。然而消息傳開后,應者寥寥無幾,因為當時全中國也沒有幾個像樣的企業。央企/國企都快揭不開鍋了,江浙一帶的鄉鎮企業又都是些小個體戶、小老板,指望不上。最后,籌辦小組就把目光對準了健力寶。
那為什么是健力寶呢?當時的健力寶究竟在全國有多火?
春風得意馬蹄疾
事情要從1986年講起。那時候,我作為新華社記者,在全中國進行采訪。到了長沙、武漢這兩個天氣非常炎熱的地方時,發現一種叫“健力寶”的飲料,像天外來客一樣,突然出現在了長沙和武漢的市場上。這種罐子我之前從來沒見過,薄薄的、軟軟的,喝完以后一捏,腳一踩,就變成了像紙一樣的東西了,后來才知道,這就叫易拉罐。
那么第二個問題,一個易拉罐成本多少錢?我調查后發現是五毛八,而一罐飲料只要兩塊。按照當時的物價,五毛八可以買一大桶扎啤喝了。我不由感慨,這種所謂的易拉罐真是太浪費了,于是我馬上寫了份內參,叫《恐怖的易拉罐》,講易拉罐對社會的浪費和糟蹋。但后來,我就發現了,這兩塊錢一罐的飲料,簡直火得不得了,人們紛紛拿來送禮、炫耀,就像是大哥大一樣,是彼時身份與地位的象征。
再后來深入了解后得知,健力寶這家公司就在廣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叫“三水”的小鎮上。于是很多湖北、湖南分社的記者朋友們就開玩笑說,這可是在你地頭上,多好的新聞題材,你不去了解一下?
等我從兩湖采訪完回到廣東,就想去了解一下這家企業。我的鄰居是專門跑體育口的記者,聽說我要去健力寶,興奮壞了,忙說要陪我去。因為健力寶是很多體育賽事的金主,他們一直想打開健力寶的大門,卻始終不得要領,就想借我的勢,于是我們就一起出發去健力寶了。
當時去采訪,新華社沒有調派車,我們是坐公共汽車去的。一早就出發,先到了廣州郊區的黃沙,打聽到健力寶在一個叫西南鎮的小地方,就又坐上公共汽車。總共30來公里的路程,我們硬是搖了三個多小時才到。當時交通之不方便,令人想起來就頭痛。
終于到了健力寶,進門我就很震撼。足有一百畝地的土地上建了一些現代化的廠房。這個現在看來很平常,但在當時,比起那些二三十畝地、傻大黑粗的國有企業,簡直就是天壤之別。進去以后,第一個遇到的居然是保安,保安居然還穿著警服。再等到進了大樓,我們發現居然還有個公關部。這個對我的沖擊太大了,本來以為這些都是資本主義的東西,沒想到就在眼前活生生出現了。
三年以后,廣東拍了一部電視劇叫《公關小姐》,風靡中國,健力寶的公關部可能就是這部電視劇的原型。當時廣東任何一個新鮮事物流傳出來,都會成為全中國最時尚的題材。
我們到了后,公關部主任來接待我們,是一個大概四十七八歲的中年婦女,一聊還是半個老鄉,重慶人,重慶音樂學院畢業的。我說,老師您怎么到這兒來了?她解釋道,她兩口子之前在福州工作了幾十年, 福建那時經濟很糟糕,他們40多歲下海,只能往廣東走。正好她弟弟在國家體委工作,告訴她,有家非同一般的企業叫健力寶,于是就推薦兩口子到這邊了。沒想到來了后,她成了廠里面最有文化的人,順理成章就成了公關部的主任。
雖然是半個老鄉,但初次見面大家還都很矜持。稍微聊了聊,她給了我一大堆資料,也沒見到健力寶的老板李經緯,采訪就算結束了,也沒留我們吃飯。走之前,突然一個想象不到的場景出現了,她給我們拿了兩箱紙包裝的健力寶,說是所謂的公關禮品,給我和我鄰居各送一箱。
我平生第一次遇到這么貴重的禮品。新華社在外界名聲很大,但我們這些記者當時工資也就是一百多塊錢一個月。而那兩箱健力寶加起來就差不多這個價了。這在當時看來就是受賄,我們倆紛紛推脫,說不敢要。
但人家作為公關部主任,確實是有水平,幾句話就把我們說住了:第一,廣東天熱;第二,你們來一趟不容易;第三,沒留你們吃飯;第四,這只是個小小的禮物,就相當于請你們喝杯茶一樣;第五,你們拿去,也算是給健力寶做宣傳嘛。實話說,本身我們也想要,只是找不到理由而已。于是就順水推舟道 :“那我們就笑納了。”
這時候又遇到一個問題,我們好歹算是文化人,怎么能扛著一箱飲料滿街走呢?沒想到我那個鄰居順手就從采訪包里拿出一個蛇皮袋。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發現蛇皮袋的偉大功能,捏起來巴掌大小,打開以后可以裝上起碼兩三百斤的貨。蛇皮袋一打開,果然兩箱健力寶飲料都放進去了。這個老兄往后一扔,甩到背上,像一個倒包的客人一樣,十分瀟灑。
等回到廣州的時候,已經夕陽西下,這時候我們就犯難了,因為我就住在單位的八樓,這兩箱健力寶如果讓單位人看到了怎么辦?
我這個兄弟就說:老王啊,咱們商量一下,你就像打靶歸來一樣,挺胸闊步往前走,我背著健力寶在后頭,聽你號令。如果有人,你就唱《地雷戰》里面鬼子進村時“松井的隊伍”那首歌,我就躲起來。如果沒有人,你就唱另外一首“啊朋友再見”,我再出來。我說這個辦法好,就開始實踐。
一進大門,先看到門房老太太,她的階級斗爭覺悟很高,問到“王記者,去哪里了啊?”“松井的隊伍……”立刻我就唱起來了, 我這兄弟就不敢過來。我哄著老太太,說食堂里面好像是有幾封信,不知道誰的,她說是嗎?就跑去食堂了。我就“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這兄弟就趕緊背著蛇皮包過來。
等走到三樓,又遇到人了,我又哼起“松井的隊伍……”,等人走掉以后,我又唱“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最后像捉迷藏似的,終于到了八樓,兩個人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地坐在地上,把兩箱健力寶就地分贓,他一箱我一箱。
正好那時我們家剛搬過來,我家的兩個小子才三歲,在廣東又熱得不得了,飲料一打開,就說“哇”這太好喝了,沒幾天就全喝完了。后來我跟李經緯成了朋友以后,健力寶定期給我家提供飲料。這是后話了。
從健力寶回來以后,我寫了一篇6000字的報告文學,名字叫《中國魔水傳奇》,寄給了《瞭望》雜志 ,寄出后我就沒管了。沒想到這么一個新奇的故事和企業,引起了北京編輯部的濃厚興趣和強烈感觸,隆重刊發。我認為,一個好記者可以把廣告寫成新聞,而一個蠢記者則是把新聞寫成廣告,我顯然還算不錯。
《中國魔水傳奇》在《瞭望》登出來,一下引起轟動。當時中國不像現在,人人都是自媒體,13億人口就有13億終端,信息粉塵化。在當時輿論一律的情況下,新華社雜志一發,馬上整個中國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就全知道了,可謂是一炮打響。
雜志我還沒看到,我們社里就炸鍋了,原來是健力寶公關部打來電話,他們的老板想約見王記者。這件事情很可笑也很可憐,就因為一個老板李經緯的約見,整個新華社受寵若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