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4年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元年,當前中國經濟已進入新的“拐點階段”,企業面臨的經濟形勢更趨復雜,但同時機遇與挑戰并存。在此時代背景下,對于傳統企業來說,不轉型是等死,轉型有可能絕處逢生。
作為朝陽行業的“文旅產業”,給今天亟待轉型的傳統企業帶來了新的機會。在下一個十年,企業如果錯過了“文旅產業”,必將錯過一個時代!
8月7日,在昆明“玩出來的產業”主題論壇的下半場,工作室深圳中心總經理段明為現場的嘉賓做了關于“文旅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分享,小編特將觀點精輯刊發。
一、【困局求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從表面上看,文旅產業看似陷入困局。但作為朝陽產業,它的向前發展是必然趨勢。而市場的春風已經悄然吹開了籠罩在文旅產業之上的霧霾,一個全新的文旅時代已經到來!
整個社會經濟非理性地狂飆運行時代已經過去,市場回歸理性,從灰暗的交易市場向陽光下的消費市場轉型,假旅游、真地產的“賣豬崽”模式已是煙花落幕,而重服務運營的真旅游、真地產,長線投入、持續經營的“養閨女”模式才是制勝之道。
另一方面,這個時代的消費者有著更感性的追求,既要品質化的休閑度假場所,還要品味化的軟性服務。同時,他們在消費上變得更加理性,對于滿足自己真正需要的文旅產品有著強烈的需求,文旅項目已從炒家時代進入用家時代。而順應消費需求的不同,細分市場崛起,高端、中端、大眾化的產品將各有其途。
二、【內容為王】:終歸詩酒田園
任何一個旅游目的地的經營者,他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都成為自己的客人,去了還想來,這就是休閑旅游的最高境界。酒香不怕巷子深,要讓人慕名而來,來了還想來,有時候距離不是問題,關鍵是你的產品內容能不能針對目標客群,做到出奇、出彩、出色、出體驗、出一種全新的享受。
文旅產業要做出精彩的內容,可以從“四個回歸”入手:
1. 回歸健康生活。
文旅產業要與健康產業相結合,做出具有生態感、能夠讓人享受心靈愉悅的、讓人感受到健康生活的好的產品和服務,讓更多人能夠享受“身心平衡、天人合一”。
歐洲有著幾百年的休閑健康養生度假的歷史傳統,以及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積累了深厚的養生健康文化及非常成熟的技術。
而在中國,受社會經濟條件及福利制度的制約,市場方向可能更多還是以“有點錢、有點閑、有點問題”的三有人群為主導。
2. 回歸田園牧歌。
“城市回歸鄉村,鄉村豐富的物產要輸送到城市”,以新型城鎮化為契機,以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為思路,鄉村休閑旅游正在引領新一輪的“資本下鄉”。
在外打開了一片天地的人重新回到自己的家鄉,希望給自己的家鄉能夠帶來一方的福利。在城市待過一段時間的人希望能回到鄉村,成為生活生意兩不誤的一群人。城市里對于鄉村有著情懷的人,如小資,希望到鄉村去放飛自由思想、過上個性生活、形成自己悠閑的空間。
未來鄉村的開發要圍繞鄉村的資源來進行,既不能只停留在真山真水真性情里面,也不能夠把它打造為城市一樣,那樣是傷害了鄉土文明,剝離了它的地域文化。
3. 回歸人文情懷。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田園夢,這是典型的中國人情懷,很多文旅項目其實是老板個人意志、個人品味、個人文化特色的體現,其實老板都可以成為文化人。而文旅產業回歸人文情懷,其實就是把文化情懷有機融合進去。
比如說陶淵明的歸田園居的感覺,那種無為自在,悠遠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是一種切合每個人的回歸心理。
再比如可以依據陋室銘的感覺打造農莊書屋,來玩的家長帶小孩來可以體驗跟古詩詞有關軟硬件環境,從中體現文化的淵源。
其實所有的旅游都是做故事,講故事,聽故事,這里面即有五千年的家國故事點滴,又有縱橫幾百里的地域風情濃縮,還有個人家庭的故事,就很有味道了。
4. 回歸體驗記憶。
一個地方或者一個民族的文化,實際上是一種生活文化。正如同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旅游休閑度假體驗也應該源于傳統而高于傳統,源于民族而在地域上有所提升,它才能符合旅游休閑的市場需求。
文旅產業回歸體驗記憶,需要全面調動游客的功能感官。
首先,打造具備吸引力的景觀,從視覺上形成沖擊力;
第二,在味覺上提供舌尖上的享受,飲食文化不但集合了地方物產和人的智慧的大成,且美食文化的體驗對一個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古城古鎮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要在味覺上留住你的游客;
第三,嗅覺的體驗,如芬芳之旅對做旅游的人來說是一種很美好的境界,中國雖然叫花都、花城的城市有好多,但卻缺乏芬芳之感的體驗,而在法國巴黎郊外的小鎮,那不僅是視覺的小鎮,也是嗅覺的享受;
第四,觸覺上的吸引物,很多民族文化,如吊腳樓,用竹杠、用木板做的,居住者或者游客能夠觸摸到從他的家居到整個系統的東西;還有貴州安順的蠟染,其手感也是一種記憶。
三、【模式創新】:路是人走出來的
辦法總比問題多。
在文旅產業的非常時期,不可以再局限于“跟市場”和“找市場”,更應該主動地通過模式創新去“創造市場”。
我們認為,文旅產業的模式創新可以從“六條路徑”進行探索:
1. 韜光養晦,待時而動。
未來中國放開高爾夫、通用航空等現代休閑產業勢在必行,但具體時間還很難確定。那么有些實力的企業,在受控制的如高爾夫等資源方面,先期可以嘗試用景觀農業等方式培育,未來要放開也可以快速啟動。
2. 多元融資、靈活調整。
銀行放貸方向的轉變,如未來可能會有文旅產業和養老產業發展的信號,開發商應該高度關注并提前做好準備。多元拓寬融資渠道,如眾籌融資、海外融資、打包上市等。比如中信和泰康人壽就專門設立了養老健康投資方面的專項基金。
3. 聯手打獵、合力開發。
在新一屆政府的政策導向下,行業洗牌在所難免,特別是長線投資的文旅產業對企業要求很高,中小企業單打獨斗不足以形成高品質的開發,且極容易由于資金鏈的斷裂而導致死亡,這就需要中小企業抱團取暖、合力開發。
比如內蒙古商會現在聯手在海南島上做開發,集合中小企業的力量,由在海南已經生根多年的企業去獲取投資資源,然后集合內蒙所有的中小企業資金來做前期的開發,最后還能夠集合這些所有企業方面的市場資源,實現快速的銷售。
4. 復興傳統,延續文脈。
將許多已經失落甚至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的文化遺跡亟待重新復興和復活。
如:西雙版納的告莊西雙景,整個項目創意構造以古傣王國“九塔十二寨”的文化概念來統領它的商業和打造它的形態,“九塔”是它標志性建筑,“十二寨”成為它商業、居住、旅游項目,項目突破了地域上的局限,成為大金三角旅游的出發臺和回歸臺。
如:景德鎮的“CHINA坊”,通過創新商業平臺將悠久卻零散的古法制陶工藝積聚起來,再通過陶瓷藝術雙年展、陶瓷工藝博物館、陶瓷現代設計藝術館等一系列特色項目進行打造。
5. 高屋建瓴,借勢區域。
將文旅產業融入城市戰略中非常核心的部分,站在戰略的高度來對它進行定位、定性、定量,跟城市所能夠承擔的輻射范圍和最大的區域能力結合在一起。
如:曲江新城——西安“皇城復興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是推動整個西安城市再造,并與大唐芙蓉園、大唐不夜城結合,最終形成文化旅游、文化商業、文化演繹、文化創意等產業積聚,帶動整個陜西以及中國文化產業。
6. 跨界整合,出奇制勝。
未來,中國休閑旅游的熱門如通用航空產業、生態環境打造、養老養生服務、奧特萊斯商業等其實在歐美發達國家早已經非常成熟,文旅產業想崛起做大,除了傳統打廣告、招商引資等,更重要的是善于跨界整合國內外資源。
另外,今天的文旅產業也進入了微時代、互聯網時代,如何結合最新的理念,將城市價值、旅游特色、吸引物呈現給世人是非常關鍵的。
古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著,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未來的中國文旅產業,擁有巨大的市場和光明的前途,而能成為其中佼佼者的必是用心去做好內容、創新模式、精細經營的“樂之者”們。
(整理編輯/深圳中心 林莎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