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怎樣的人,可以在記者、電視人、策劃人、戰略家這些千差萬別的身份中游刃有余地轉換?又究竟是怎樣的機構,可以成為“智庫”,為企業、政府,甚至是時代出謀劃策、預見未來呢?在采訪中,我追隨王志綱的思路,層層深入地了解了一個人,一群人,和他們創造的一個時代。
*來源:環球時報
*撰文:顧欣宜
1
“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
交談中,王志綱多次提到“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這是陳寅恪題寫在《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中的10個字,也是王志綱堅持追求的境界。從大學畢業的那一天起,王志綱就給自己的生涯做出了規劃:不當官,不經商,靠思想站穩腳跟。
本文作者顧欣宜(左一)、記者王榮榮(右一)與王志綱先生合影
40年,王志綱始終堅持著自己當初定下的生涯規劃,一直在尋找實現“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的路徑。“我用了40年的跋涉,一直在尋找這條路,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怎么確立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王志綱說。40年前,他并不能確定這條路是否能走通,但是他選擇先做減法,他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深知從政和經商都不適合自己。王志綱表示,金錢于他來說,不過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一輩子看重的是價值最大化,而不是利益最大化。”于是他選擇了做記者,期望通過自己的思想去改變世界。
⊙1987年,在那個年代各地年輕記者們常在新華社招待所9號樓聚首,縱論國事,王志綱經常是主講
1983年到1993年,是王志綱從事記者工作的10年,也是中國改革的黃金時代。執筆畫浮塵,點彩繪乾坤,在這10年中,他將記者這份職業當做一番事業來做,走遍了全中國,深入到改革開放的最前線,寫出了許多有影響的作品,對東西部關系問題、中央和地方關系問題、諸侯經濟等問題,進行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對珠江三角洲模式、溫州模式、膠東模式也進行過系統總結。其中《中國走勢采訪錄》《風帆起珠江》等更是對全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從1992年開始,王志綱介入電視領域主持拍攝多部大型電視專題片,引導出我國電視片紀實風格的新潮流。成為電視人的王志綱沒有忘記自己當初立下的志向,用鏡頭反映了當時正在中華大地上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1994年,王志綱工作室成立,他搖身一變成為了著名的策劃人,幫助政府和企業制定策略、尋找未來,獲得了高度認可。可以說,他也是策劃師這個職業的開創者。如何實現“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他把這條路走通了,而更讓他欣慰的是,他為知識分子如何靠思想站穩腳跟提供了范本。“現在我感到最欣慰的不是我個人,是我們這群人。這群知識分子,他們都可以過非常有尊嚴的生活,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這種東西是金子換不來的。”王志綱說道。
其實,在這么多年里,王志綱并不是沒有面臨過誘惑,許多企業都曾向他伸出過橄欖枝,也有不少政府部門表示要給他官職請他去工作,可都被他一一謝絕了。如今回想起自己的經歷,王志綱將他成功的秘訣歸功于拒絕誘惑,“拒絕誘惑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所以我現在回過頭看,很多人都比我聰明,為什么沒走完,就是太容易被誘惑吸引了。”
下海之初,王志綱對自己的定位是市場策劃人、自由撰稿人和影視制片人,而現在,已經功成名就的他并未忘記自己的初心,他表示,“我還是想在思想和精神層面上繼續走下去。”
2
“打造中國最好的戰略思想庫”
在1994年王志綱工作室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一個口號,要打造中國最好的商業思想庫。15年后,王志綱在2009年廣州年會上提出“打造中國最好的戰略思想庫”的愿景。轉眼又8年過去了,在王志綱的帶領下,智綱智庫早就成為了人們心目中“中國最好的戰略思想庫”,也是中國的首家民間智庫。
離開新華社后,王志綱組織制作了透視當代老板階層的14集電視專欄節目《老板你好嘢》,成為廣東電視臺收視率最高的節目。這個節目轟動了整個廣東,也為王志綱掙得了第一桶金。在被套上金牌電視制作人的光環時,他毅然放棄電視臺總策劃的位置,決定用10年的時間來補市場經濟這堂課,進入全新的人生階段。
☉1993年山東煙臺主持拍攝8集電視專題片北方的躁動-膠東紀實
當被問到為什么想要創立一個民間智庫時,王志綱用了4個字來回答:水到渠成。10年記者生涯讓他站在了市場經濟的最前沿,加之本就敏銳的思維,他對于未來的眼光準確且獨到,而這,都是經驗累積的結果。他將這比作老馬識途。“所謂智庫,最重要的是幫別人尋找未來。那么當一個企業、區域要尋找未來的時候,老馬識途的效應就表現出來了。就像一個老中醫一樣,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怎樣,但是不知道未來還是要尋找未來,這就是戰略。
在王志綱看來,智庫對于企業和政府的作用,就像是戰場上的雷達、衛星和預警飛機,至關重要。在中國古代,有文人食客,在西方,早就有大財團控制的智囊團,而今天的中國要快速健康發展,離不開客觀、超脫、具有科學能力的機構來幫助把握未來,這個機構就是智庫。
作為一個“書生”,王志綱在剛剛創立工作室的時候,也經歷過不少挫折。“我創業的時候也經歷了3年的摸索期和挫折期。”他說道,“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做智庫管理絕對不能照搬企業管理,知識管理和企業管理是兩回事,我就總結出來一套自己的管理方式。”禮治君子,法治小人,無為而治治圣人,王志綱獨特的管理方式就是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塑造良好的企業氛圍,形成工作室獨有的價值觀、道德規范和行為規范,讓每一個留在王志綱工作室的人都成為“圣人”。在王志綱工作室,員工上班不用打卡,也從來沒有業績指標的考核,但每個人都十分熱愛這個團隊,并且不為誘惑所動,盡己所能為團隊爭光、對客戶負責。王志綱強調,在塑造企業氛圍方面,老板個人的品行作風尤為重要,“一個企業是一個老板的物化,老板是企業的人格化。企業形成的文化,是一種不言而喻的習慣。”
王志綱工作室從最初一個簡單的策劃工作室,到如今大名鼎鼎的智綱智庫,走過了20幾年的歲月,創造了無數被政商界人士津津樂道的經典案例,如為廣東碧桂園、昆明世博會、杭州宋城集團、貴州茅臺集團等策劃項目。
王志綱坦言,智綱智庫的收費在業界屬于非常高的,但是客戶卻不惜重金愿意花錢請他們出戰略,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豐富的經驗和閱歷,成熟的思想和策略,贏得了大家的認可,也屢屢讓客戶感到喜出望外。他將智綱智庫比作一鍋老湯,是用時間積淀出來的。“這個過程是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再到一個時代的過程。”王志綱說道。
而提及被外界冠上的“首富制造者”這一名號時,王志綱有些生氣,他表示,雖然智綱智庫在關鍵時刻幫助了企業,但是一個企業家能走到最后,和自身的修養還有與時俱進的能力是分不開的。“每天給首富貼金,這是一個社會很不成熟和淺薄的表現。我覺得中國下一步要走向成熟的話,真正要孵化的是企業家精神。”王志綱認為,真正偉大的企業家都有阿甘精神,他們會堅持自己的道路,尊重常識,敬畏規律,貼近事物的本質,然后用長線思維來從事自己的事業。
3
支持草根企業,弘揚草根精神
3月18日,由智綱智庫主辦的“2017草根大會”在廣州成功舉辦,這已經是智綱智庫舉辦的第五屆“草根大會”了。王志綱喜歡用“水到渠成”來解釋自己和他的工作室做出的成就,“草根大會”也不例外。